上一集咱讲了奉贤萧塘的卫家,说他们在整个宋朝考中了十一个进士,而全奉贤一共也只考中十二人。这一集,我们就来说说这唯一的例外。
事实上,这位老兄真了不起。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参加科举考试拿下全国第一名的奉贤人——为什么说是第一名却不说考中状元,后文交代。
咱照例先说说这位老兄姓氏的起源(如果你也是这个姓,说不定就是这位全国第一名的后裔呢)——想当年还是尧舜禹的时代,华夏部族联盟的第一代领头人,也就是尧,听说中原有个贤人,隐居在沼泽地带,他就去寻找这个贤人,并且表示要把部族联盟领头人的位子让给他来做。
结果呢,这个贤人非但不同意接任领头人的位子,还连夜逃走,跑到了颍水南边的箕山脚下。尧没办法,只好退让一步,说你不愿意当头也行,那就出来做九州长(等于是尧的副手,类似于美国的国务卿)如何?
贤人还是拒绝,不但拒绝,还觉得尧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特意跑到颍水之滨洗耳朵。
这个贤人,名叫许由,后来古人称赞他,譬如《晋书》就说:“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许由连天子的位子都让出来不要,现在的市井小人却连半文钱的利益都要争个你死我活!一般认为,许由的后人,便以祖先之名的第一字为姓,就是许。前文所讲的奉贤先贤,就是许姓之后。那么,许姓是怎么从中原一步步扩散到长江南岸、大海之滨的奉贤来的呢?这么说吧,这事得分三步。第一步,是西周初年,周成王,也就是封神榜里那位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姬诵,找到许由的后裔,册封他为男爵,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国名就叫许,都城也叫许。那么这个许在哪里呢?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大家所熟悉的三国演义,曹操迎来汉献帝之后,迁都许县,号称许都,后来曹丕篡位,说:“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汉朝灭亡是在这里,曹魏兴起也在这里,于是就把许县改成了许昌,也就是今天的地名。这个许国,在当时是个小国。西周那会还不打紧,到了东周就尴尬了,它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豪强林立,个个虎视眈眈。春秋初期第一个兴起的小霸主郑国,就老想着要吞并许国。许国没有办法,就在公元前年,向南方霸主楚国提出,受不了郑国的欺压,请求楚国帮助他南迁(第二步)。于是,第一波南迁,就到了今天的河南叶县。第二波,到了安徽的亳州东南。最后迁到今河南鲁山县,最终灭亡在楚国手里(公元前年)。国破家亡,昔日的许国贵族和国民,便把国名当做了自己的姓氏,在各地流亡。但是直到秦汉,许姓人口,主要还是在河南河北安徽陕西这几个省,一直要到南北朝,才随着人口南迁的大浪潮,一步步向南方迁徙。而真正在江浙沪站稳脚跟,已经是唐朝以后的事了。正因如此,许姓名人,在唐朝以前都是北方人,最知名者如曹魏大将许褚,是拉着牛的尾巴能行走百余步的大力士,被西凉马超称为虎侯,他是安徽毫州人。还有官渡之战中起了关键作用的许攸,则是南阳人。但到了唐朝就完全不同了,唐朝有个支持武则天而官运亨通,最终位极人臣的许敬宗,他就是杭州人。同样是在唐朝,“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作者就是江苏丹阳人许浑——曾经以“许浑千首湿(他的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故得此名),杜甫一生愁”,与杜甫齐名,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了。大致就在唐宋之交,许姓开始迁入东海之滨的奉贤地区(第三步),他们的落脚点,就是竹冈——我们现在西渡有个大家族,叫做竹冈李氏,但那已经是后来的事,许家可比他们来的早。南宋绍兴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年,奉贤人许克昌,考中了南宋这一年进士科举的第一名。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第一名就是状元,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把许克昌叫状元呢?答案就是官场的嫉妒和倾轧,虽然他在宋朝的殿试确实拿下了最好的成绩,可是立马有人举报,说他当时已经在国子监做事,还负责印刻经史,所以属于有官职在身,按规矩可以参加考试,却不能做状元。所以最终,奉贤人许克昌的名次被改成了第二名,也就做不成状元了。虽然如此,咱们这位同乡后来还是做了一件大事,他听说华亭(当时奉贤属于华亭)一直有海水入侵,使土地变咸,他就亲自跑到当时的新泾塘(今金山亭林附近),发现海塘的塘口已被冲阔30余丈,每逢海水涨潮进入河道后,流向各地,他立即奏请朝廷,重修新泾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条新泾塘,就是后来奉贤因之得名的奉贤泾。所以这么说吧,许姓对于奉贤,功莫大焉。如今,许姓总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在上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在上海.09万常住人口中,排名24,也算是比较靠前的姓氏了。不知本文的读者之中,又有几人姓许呢?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