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内地在面对新冠病毒时,保持了几乎零死亡的记录。但4月17日开始,
上海有死亡病例,3人;
4月21日,新增死亡11人;
4月23日,新增死亡39人;
4月26日,新增死亡48人。至此,上海本轮疫情累积的新冠死亡人数已达到了人。截至4月26日24时,上海市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也已达到了例。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清零派和共存派吵得不可开交。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撕裂。那么现在,我们到底该清零还是躺平?我看了大量资料,感觉答案很不乐观。
对比国外自然免疫、疫苗免疫两种免疫共存的“躺平”方式,中国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同时也可以保护更多人的防疫道路。虽然可能会有没完没了的封控、核酸检测、限制出行、线上教学、关闭娱乐餐饮旅游场所……无数人的生活和生计都大受影响。但是在这种时刻顶守住来自国内国外的各方压力,是为了在当前疫苗接种率还不能完全构成坚固的免疫屏障时,保护中国群体庞大的老人及弱势群体。
疫情至今上海已有人死亡,几乎都是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弱、有基础病,给了病毒可乘之机。要知道,这例死亡病例是在全国支援、全上海封控、集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救治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躺平,把支援、封控、集中救治这些全拿掉,实际的死亡人数将远远不止人。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大概有多万,全国更是有2.64亿。一旦躺平,老年群体将首当其冲面临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
中国的防疫政策自始至终,只坚持一个原则:生命至上。昆德拉有一本书叫《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如果我们真的全面放开,不顾及2亿多老人的处境,这背后是我们不可承受之重。这份重量,不是用数学题算出来的。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良知。
所以如果非要做一个选择的话,我比较认同钟南山的答案: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开放。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眼下先保持动态清零,然后争取时间,为开放做准备。争取搞出更有效的疫苗,让更多人接种。争取搞出更有效和廉价的国产特效药,保证大量感染者能得到救治。争取让医疗机构做好更充足的准备。争取等到病毒的毒力变更弱。这样将来开放,共存的代价应该会小一点。
要明白,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比武汉疫情时更难搞的病毒,更难做的选择。我们必须更团结,更智慧,更努力,才能得到相对不坏的结果。
一枚江湖感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