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糕,始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后逐渐成为传统糕类小吃之一。同梅花糕一样,它是一道历史悠久的花色点心。香甜可口,热食尤佳。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人了,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很少吃过。其海棠花般的造型让人过目难忘,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它那诱人的香味。
00:55请在WIFI环境下收看↑↑
由于用了似海棠花形的模子,作出这样的美人胚子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刚出炉的海棠糕,表面撒着饴糖,呈咖啡色,吃口分外香甜。上面还要加上果丝、瓜仁、芝麻等五色点缀,一朵朵花儿才完全的绽放开来。所以说吃海棠糕是一个乐趣,看路边的师傅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
吃上一块热腾腾的海棠糕
在奉贤区奉城镇上,范丙官算是一个“神秘”人物。他做的海棠糕是当地一代代小朋友手中的零食,大人心头的回忆。人们走在街上,瞧见了他和他手边油亮亮的烤炉,仿佛时光不曾溜走。
范丙官做海棠糕的这套家伙儿,是从上一位老师傅手里接过来的,生铁锻造,不知用了几个十年。如今也丢不得了,丢了没地方去买,用别的工具焙出的海棠糕味道又不对。模具分上下两块铁板,各有7个圆形的凹槽。一个在中间,其余六个围着一圈,好似海棠花,这便是海棠糕名字的由来。
烘焙海棠糕的工具
做一炉海棠糕要用上面粉、老酵、白糖、豆沙和猪板油,都是常用的食材,关键在配比和火候。水油怎么调和,豆沙如何清甜不腻,面酵子发到什么程度,是决定口感的基础。下锅时,铁板温度怎么把握,过烫了味苦,温度不够又出不了脆皮;翻烤要用什么速度,过快了容易失误,慢了面团又受热不匀。为做好一炉海棠糕,范丙官拜师学了两年,失败的次数也不少。如今范丙官的海棠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啥时候该浇面糊,该放馅儿、盖面、翻个、撒糖粉,光靠看、闻、听就能对油温和面糊的成熟程度把握个八九不离十。
制作海棠糕
现出炉的海棠糕散发着焦香的甜味,咬下一口,油亮且绵密的红豆沙混合着软糯弹牙的面皮,似冬日的暖阳。若碰巧嚼到那层脆脆的糖壳,口味就更加丰富了,可谓刚柔并济。
一块热腾腾的海棠糕,是老一辈上海人的日常,而今已成为奢侈。除去古镇景点外,售卖古法制作海棠糕的门店几乎在街面上找不到了。
海棠糕
资料:音像资料馆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