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在这特殊时期,全体区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区委和区政协的号召,闻令而动、向“疫”而行、尽己所能、无悔付出,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得见委员身影、听得到委员声音”。
吴懿:用温柔的羽翼化身刚毅的天使
吴懿,区政协委员、医院儿科副主任兼新生儿室主任。
“4月4日,我正式开始这一轮发热门诊(儿科)工作。因疫情原因,发热门诊实行闭环管理,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发热门诊—生活区‘两点一线’,连续21天不能回家。穿上这身白大褂,我们就有了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去守候身后的家园,站在疫情的最前沿。”
每天,穿着防护服进入儿科工作诊室,吴懿委员就进入了忘我的工作状态。医院就诊的家长,都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对疫情的恐慌,对孩子病情的担心,都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家长沟通。因防护物资有限,他们都尽可能忍受生理极限,连续工作、坚守岗位,尽量保证发热门诊不停诊。虽然又苦又累,但把这些都埋藏在心底,展现给患者的永远都是昂扬的斗志,“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这座城市,为了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而战斗着!”。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他们才选择了逆风前行、义无反顾。
李浩:同楼共济共同守“沪”
李浩,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浩是一名温文博学的教授委员。身处疫情形势严峻的北蔡御桥地区,在无孔不入的病毒面前,他把“温文”化为社区服务的热心志愿,把“博学”化作助力“疫”线的火力支援。
3月23日,李浩委员所居住的小区出现第一例阳性病例。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与小区志愿者队伍,负责分发抗疫物资、组织楼栋的核酸检测和快递取发。由于配送力量紧缺,物资经常要深夜才能“到访”,李浩委员也常常深夜“接访”,毫无怨言。
“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小家庭,要保护好楼栋的每一个家庭”。4月10日,楼栋中的一名志愿者出现了抗原测试呈阳性的情况。在被病毒感染的高风险面前,他毫不退缩,第一个站出来,组织成立楼栋自救队伍。“我有过一定的抗疫经历,比一般人更有经验。我第一个做示范,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家形成更有效的抗疫流程。”通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