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城市的空心化北上广深的郊区,都在打败市

北上广深,七普数据全部出炉!

先说结论,过去十年,四个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全部正增长(增量为-万人不等),而且都呈现出一个惊人的共性: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的比重下降,郊区人口的比重上升。

具体来说,北京上海的市区人口为负增长,广州深圳的市区人口虽然为正增长,但占全市的比重明显下降。

这意味着,在过去十年抢人大战中,一线城市的郊区全部打败市区。

01

北京、上海市区人口净流出

过去十年,北京、上海的人口总量虽然都是正增长,但市区人口却是净流出的状态。

七普数据显示,上海现常住人口为.09万人,是我国第一大人口城市,10年净增.17万人,增量少于京广深。

分区域来看,上海中心城区人口为.37万人,占比26.9%;郊区人口为.57万人,占50.3%。浦东新区单列,常住人口为.15万人,是上海第一人口大区,占全市比重为22.8%。

与六普(年)相比,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人口减少了30.25万人,占全市比重减少3.4个百分点。郊区人口(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比重增加2.5个百分点。浦东新区提升0.9个百分点。

实际上,上海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郊区人口比重增加的情况自年就开始了。从年到年再到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从42.2%、30.3%一路降至现在的26.9%。

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图片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年,北京常住人口为.3万人,是我国第二大人口城市,十年间增加.1万人,增量高于上海,跑输广深。

分区域来看,北京中心城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常住人口为.86万人,占全市比重为50.2%,其他十区(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的常住人口为.45万人,占比49.8%。

与六普相比,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减少72.8万人,比重下降9.5个百分点,其他区常住人口比重上升9.5个百分点。

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图片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02

广深市区正增,占全市比重下降

,广州常住人口为.66万人,是我国第三大人口城市,10年净增.58万人,增量超过北京、上海,少于深圳。

过去十年,广州人口总量与北京、上海的差距显著缩小,差距从六普时期的万、万,缩小到如今的.65万、万。

分区域看,广州中心城区(越秀、荔湾、天河、海珠)人口为.78万人,占33.93%。外围城区(白云、黄埔、番禺、南沙、增城、花都)人口为.11万人,占62.23%;生态片区(从化)人口为71.77万人,占3.84%。

与六普相比,广州中心城区人口净增.12万人,是一线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净增最多的,但占全市比重下降5.80个百分点。外围城区人口净增.02万人,占比上升6.63个百分点。生态片区(从化)人口净增12.43万人,比重下降0.83个百分点。

不同于京沪,广州中心城区的人口仍在强势增长,但外围区增长更为迅猛,所以中心城区的首位度是下降的。

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图片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深圳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为.01万人,十年净增.61万人,增量在一线城市中最多。

分区域看,深圳中心城区(原关内四区:南山福田罗湖盐田)人口为.71万人,占全市比重为26.81%;关外人口为.3万人,占比73.19%。

过去十年,深圳关内四区人口净增.88万人,但占全市的比重下降7.14个百分点,关外人口比重上升7.14个百分点。

至此,四个一线城市市区人口比重全部走低,郊区人口比重全部走高。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图片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至此,我们的数据分析已经得出结论:虽然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但在核心城市内部,人口又在向郊区新城聚集。

说来说去,过去十年这场史诗般的人口争夺战,最大赢家竟然是一线城市的郊区新城。

03

中心城市先集后散,大势所趋

郊区新城在人口争夺战上的胜利,本质上是中心城市“先集后散”的功能在发挥作用,这比较符合中央的期待。

年3月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介绍了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几个长远规划,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郊区新城的期望,其中有一个表述引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