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关乎生命。在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上海各级党组织按照“枕戈待旦、事不过夜,争分夺秒、以快制快,不怕疲劳、持续奋战”的要求,组织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全力以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构筑起共抗疫情的“红色屏障”。
在一线的“战斗堡垒”中,有退伍军人、妇联干部、“的哥”等。但无论什么年龄、什么身份,疫情面前,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浦东新区老港镇:“铿锵玫瑰”驰援村居
在浦东新区,随着疫情防控全面铺开,基层防疫力量告急。老港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迅速组建起12支防疫突击队驰援村居。曾经温婉娴静的女士们,也变身为英姿飒爽的一线“战士”;一群“铿锵玫瑰”,来自镇妇联执委和女职工们。
图说:老港镇的“铿锵玫瑰”受访者供图
3月31日上午,正在某公寓楼内居家隔离的一位居民向居委求助,原来她医院的专家门诊,需要配置治疗的靶向药,但面临着浦东已经封控、浦西马上也要封控的情况,她急得团团转。居委向突击队说明相关情况后,队长黄亚丹和队员顾丽带上病历卡和临时通行证出发了。
但她们心里有点忐忑不安,跨江买药,不知是否可行?也许是一线防疫人员的证明,也许是身上党员志愿者“红马甲”的力量,一路上的“卡点”为她们依次打开。她们垫付了一千多元的医药费,顺利配到了药品。然而事情并未结束,求助人此时才告知,病历卡上的人是她的母亲,住在其他街镇,黄亚丹和顾丽又不辞辛劳,辗转将药送到了病人手中。黄亚丹说:“虽然配药一波三折,但是特殊时期,我们很高兴,又多帮到一个人。”
在这些“铿锵玫瑰”中,老港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黄亚丹、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赵华、镇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俞晓庆、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杨国英4位妇联执委更是扛起了老港居委、东河村、牛肚村和中港村防疫突击队的“大旗”。每天,她们配合村居需求,安排好突击队员的责任分工,做好道路值守、巡街、协调派送物资、宣传劝导等各类工作。遇到开展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的日子,早上5时许就要到岗,和队员们一起开展工作。她们平时就是各自岗位上的中坚力量,此刻,她们又多了一重身份:防疫路上的守护者,逆光而行,向阳而生,共同守护家园。
新民晚报记者宋宁华通讯员陆焱萍
医院:“撵不走”的核酸采样人
4月4日凌晨5时30分,医院门诊大厅灯火通明,名即将参加全市核酸检测采样的医疗人员,正在这里整装待发。
“孙主任,今天出发的名单上没有你,怎么又来了?”医院党总支书记张鶄在人群中,突然发现了不在名单上的体检科主任孙宏。
图说:孙宏正在给社区小朋友做核酸采样魏毅/摄
“书记,还是让我去吧,我身体没事的,您放心。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孙宏笑着说。
“前两天你已经瞒着我们去过,很辛苦的,今天就不要去了。我真是拗不过你。”张鶄心疼地说。
这可是孙宏第3次“不请自来”参与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
孙宏是一名军嫂,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她的父母都是军人,受部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她内心崇尚奉献和荣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把救死扶伤和无私奉献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年,孙宏不幸羅患癌症,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化疗,并且长期抗癌治疗。前不久因长期使用药物导致身体器官大出血,被迫紧急施行了手术治疗。
这次疫情暴发以来,医院体检科在保证完成正常体检工作的同时,科里几乎有一半的人每天都要去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看到护士姑娘们从早忙到晚,每次回来时疲惫不堪的身影,我真的好心疼。”为了让护士能多一些休息的时间,医院应急采样队伍中。
第一次是3月27日,孙宏和3位同事来到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谈家桥某采样点,从早上8时开始,一直忙到下午5时许。她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小区志愿者带领下,挨家挨户,爬楼梯上门“扫楼”,先后为4位高龄、孤寡及卧床的老人采样。
“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能多采一份算一份。”4月1日是浦西封控后的第一次核酸大筛查,得知消息后,孙宏积极报名要求参加这次大筛查。医院领导考虑她前不久大出血过,没有同意她的请求。
“我是党员,又是中层干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就是要顶得上,这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孙宏再次主动请缨,领导拗不过她。孙宏终于如愿以偿,医院名采样队员中的一员,当天她出现在金峰大厦的采样队伍中。
4月3日晚上,孙宏得知4月4日上海又要进行第二次核酸大筛查。“这个节骨眼上,社区核酸采样肯定需要人手。”孙宏坐不住了。于是,她再次主动报名要求去“参战”。医院领导又一次婉言谢绝她的好意,出发集结的通知根本就没有发给她。这不,孙宏又“不请自来”,早早地赶到了集结点。
孙宏真是个“撵不走”的核酸采样人。在大宁路街道新世纪公寓核酸检测点,看到“大白”辛勤工作的身影,一对居民夫妻将手写的“辛苦”两字,送给了孙宏等医护人员。
特约通讯员喻文龙新民晚报记者江跃中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先锋上海”志愿服务有担当
一枚鲜红的臂章——“五里桥街道党员先锋队”,在“大白”防护服的映衬下,格外醒目。4月4日清晨5时30分,党员“大白”杜柱和王之祺全副武装,做好准备,进入五里桥街道核酸检测点位,开始了“关键一天”的志愿服务。
这一天,多名来自五里桥街道各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走出家门,汇合在各个核酸检测点位。其中,不少“大白”来自“先锋上海”社区双报到在职党员。
80后杜柱正是本次“先锋上海”报到党员,平日里,他就非常支持社区工作,经常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连日来,他带头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只要社区党组织一声号召,他总是冲锋在前。前些天,了解到有些老人不会使用网上平台购物,他就把自备的蔬菜赠送给社区长者。杜柱是退伍军人,他说:“虽然已经转业,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
还有一个月,王之祺的党龄就要“满周岁”了。4月4日这天,他服务的核酸检测点申龙大楼有户居民,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60%。“这些爷爷奶奶都是我的长辈,参与志愿服务正好可以帮到他们。”王之祺说,入党满一年,最好的纪念礼物,就是来自社区长辈们的肯定!
截至目前,五里桥街道辖区在职党员通过“先锋上海”平台进行社区双报到的党员逾人。非常时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先锋上海”党员身影!
新民晚报记者姚丽萍
奉贤花厅村:“的哥”成为“守村人”
在奉贤区柘林镇华亭村,有一位名叫徐继光的“的哥”党员,年近60岁的他,在华亭村封控前主动“举手”,承担起了运送困难村民去做核酸检测的任务。而在华亭村全面封控后,他又主动请缨,参加防控志愿服务。
图说:党员“的哥”徐继光奉贤区新闻办供图
华亭村的老年人较多,封控初期,不少年纪较大的村民由于不会操作App,出现了买菜难的问题,同时,村民配药问题也逐渐显现。徐继光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用出租车辆,承担起了村内各类采购配送工作。
除此之外,徐继光更是不辞辛劳,在封控点位担任执勤员,防止非必要人员进出,成为一名“守村人”。近日倒春寒严重,虽然徐继光已近60岁,但依然坚守一线。附近的村民说:“老徐真的不容易,晚上气温低,很冷的,他还是站在路口守着我们,让我们觉得很安心。”
据了解到,徐继光已经不是第一次奔赴“战疫”的战场了。年疫情防控期间,“的哥”徐继光便义无反顾参与防疫工作,承担护送境内外人员至隔离管控点的工作。这一次再逢上海战“疫”,他更是冲锋在前,徐继光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能够身体力行,为老百姓服务,是我的光荣。”
新民晚报记者李一能通讯员费诗韵
金山朱泾镇:72岁老党员沈忠兵带病坚守防疫岗
这些天,天还没亮,“金山好人”获得者、老党员沈忠兵就已走出家门。在金山区朱泾镇临源二村封闭式小区门口,72岁的沈忠兵和搭档70岁的单元林自发准点值守。
其实,在火速召集辖区志愿者时,老沈是社区工作者们忙不迭“避开”的对象,他们深知,老沈在今年2月因右肩肩周炎发作而住院治疗,3月5日才出院,再加上去年还动过脊椎手术,参与连轴转的防疫志愿服务会十分艰辛,“还是让老沈好好静养吧”,他们这样想着。
图说:沈忠兵用小喇叭“喊楼”朱泾镇供图
然而,沈忠兵却表示,现在是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社区核酸检测任务特别重,“大家都在做贡献,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走得动,对小区比较熟悉,能帮上一点忙也好的。”老沈不接受这善意的婉拒,毅然加入到临源居民区防疫应急志愿者队伍,成了这支队伍中高龄志愿者之一。居委会干部安排沈忠兵和搭档负责值守小区出入口。
“现在还处于管控期,千万不要放松警惕,请大家自觉做到足不出户!”“请还没有做核酸检测的居民赶快下楼!”……小区里,一声声来自流动小喇叭的“喊楼”声不绝于耳。在没有接到志愿服务任务的时间段里,沈忠兵总是“眼里有活”,又自发穿梭于小区一遍遍巡逻,由于右肩依旧隐隐作痛,他只能用左手拿起小喇叭播放,将最新疫情防控要求传播到居民楼栋,打通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百米”。其间,当遇到想要出门散步的居民,老沈耐心做思想工作劝回;当遇到居民有实际困难的,他积极向居委会反映,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大家看到老沈来了,都安心、放心了。
在居民区核酸检测点位现场也常常看到老沈忙碌的身影。他协助居委会为13个楼道的老年居民上门发放打印好的核酸检测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