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药监局发文严管药店销售进口药品多地监管部门发文,进一步加强零售药店疫情防控监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监管部门在督促药店落实扫场所码、测量体温、“一米线”等疫情防控基本措施以外,还明文严管药店销售进口药品行为,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日前,洛阳市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具体要求如下:1、停售退烧药、止咳药,停售有抗病毒、退热功效的中成药按照洛疫情防指办〔〕5号文件要求,坚持药店停售退烧药、止咳药,停售有抗病毒、退热功效的中成药,对消炎药、感冒药的购药者进行实名制登记。继续落实零售药店疫情防控药品销售管控政策,按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如实上报登记信息。2、规范使用“场所码”,发挥药店“前哨”作用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要求,继续督促零售药店对进店顾客规范使用“场所码”,按照《洛阳市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充分发挥好药店的“前哨”作用。3、确保每一批次进口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加强进口药品零售环节的管控。督促药店对进口药品要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切实做到“三清三不”(即进口货物来源要清楚、货物运输方式要清楚、卸货方式要求要清楚;来源不明不进货、未经核酸检测不卸货、核酸检测不合格不上架销售)等要求,保存好供货商的资质证明文件、销售凭证、进口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报关单、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购销记录等相关材料,建立完善购进验收记录,确保每一批次进口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无独有偶,原阳县市场监管局也出台相关规定。该局要求,一是各零售药店严格执行扫场所码、测量体温、“一米线”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二是经营进口药品的零售药店要建立进口货物台账,并及时备案;三是经营进口药品工作人员需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经营非进口药品工作人员需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另外,信阳罗山县监管部门也有相似规定出台。当地监管部门与全县家药店签订了《罗山县药品零售企业药械安全管理及疫情防控承诺书》;针对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向全县零售药店发放了《进口非冷链货物疫情防控明白卡》,并签订了《进口货物疫情防控承诺书》。02
进口非冷链货品原则上应至少存放7天疫情期间,监管部门严控进口药品,或与新冠病毒可能存在“物传人”的风险有关。近期全国多地都曾报告,有病例存在境外物品接触史,病例及所接触进口物品的病毒毒株与国外上传序列高度同源。这些事实为我们敲响警钟:接触国外进口物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疫情感染来源。今年1月,北京在对1例新增本土病例溯源时发现,该病例发病前14天内没有外省市旅居史、未发现与各类风险人群有轨迹重合或接触、近期接触的冷链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但是,该病例近期曾收发过一份国际邮件。进一步调查显示,这份邮件于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于11日到达北京。从这份邮件的包装内外表面及内部纸张上,发现有12件样本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前不久,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接连在香蕉外包装检出阳性,且涉疫物品存放仓库的环境样本也呈阳性。而在最近几天,辽宁大连、江苏常熟、衢州开化县在相关确诊病例的流调中发现,感染者经营的韩国进口服装、包装袋内表面或住处衣柜内4份份网购韩国卫衣检出阳性。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在光滑物体表面的带毒留存时间比原始毒株更强,甚至长达7天。这再次提醒我们,新冠病毒是存在“物传人”的潜在风险。为此,各地监管部门为了阻断国外进口物品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采取了相应的对策。4月5日下午,北京市在疫情防控第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进口非冷链货品(包括国际邮件、快递、工业零部件等)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1、加强源头管控。进口非冷链货品入关时,海关部门要按规定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处理工作。入境后,无特殊急用货品原则上应当至少存放7天(从海关部门预防性消毒处理当日起算);急用货品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后再使用。2、开展内外同检。各进口单位在收到货品后,鼓励对内外包装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第一时间向属地和疾控部门报告,开展相关处置工作。检测结果为阴性后,使用前再对内、外包装表面进行全面消毒。3、做好溯源登记。进口非冷链货品在通关、存储、运输和使用等环节应做好登记,有关单位要建立详细的货品台账,做好核酸检测、消毒、转运、销售和使用流向记录,做到每批次货品流向可查询、可追溯。4、做好专区存放、专人负责。所有进口非冷链货品要根据来源国家或地区进行物理分离。各进口非冷链货品单位和使用单位要设置货品的专门存放区,单独进行存放。安排专人负责,严格落实消毒卫生等工作制度。而对于零售药店,尤其是经营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进口商品的零售药店来讲,在日常经营中也要加强源头管控和溯源登记,规避好“物传人”的感染风险。END
点击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