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新思考,进口冻品相关机遇仍被低估
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正式启动的消息,至今“余音不断”,业界专家、权威机构频频发声,背后或值得引起深思。
不久之前,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质量标准、检验检疫等,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等。
宏观层面上,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无疑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及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为什么需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主体需要借助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和协同向更高水平发展。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挑战,内外贸一体化有助于国内企业更自如地在国内、国际市场中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而培育一批跨国公司。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先联想到出口,认为此举有利于出口端。的确,中国经济开放度日益提高,出口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在过去两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整体来看,近期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转弱,消费才是核心增长点。中长期视角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更是必然趋势,参考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消费对于GDP的贡献率普遍会达到80%、90%。
也正因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消费升级成为大势而带动了进口增长。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扩大优质商品进口能够引导消费回流,亦将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活力。自年到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成果丰硕、人气满满。全球企业在这里竞相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高端论坛为全球治理贡献“虹桥智慧”。
民以食为天,进口冻品无疑率先受益。中国的肉类消费量被长期“看涨”,除了本土产量之外,就得靠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以鲜冷冻肉为主。数据显示,年中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金额累计高达.58亿美元,以来受疫情反复等影响,1-4月这一数字仍达87.82亿美元,市场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并且,基于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正式启动,相关政策预计形成更好的营商环境,使得早前影响进口冻品的掣肘因素有所削弱,例如促进质量标准、检验检疫等,食品安全的根本诉求得到进一步保障。
还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进口冻品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例如《广东省公安厅关于举报走私冻品违法犯罪行为奖励规定(试行)》的发布,这亦将推动进口冻品行业升级,向规范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
即上述表明进口冻品行业的发展前景确定性趋好,存在着长足的发展空间。
而众所周知,进口冻品行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改造难度大。一般来讲,进口冻品的传统流程上需要经过国际贸易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加工厂、消费者等诸多环节;大量小B参与者汇聚其中给整个链条带来了熵增,整个链条效率慢、成本高。
这就造就了对同一价值链上综合服务商的需求,即进口冻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机遇。在现有的一众玩家之中,又以北京建设旗下冻品e港等拥有稀缺性优势者为代表。
2、为什么认为,冻品e港拥有稀缺性优势而受益于此
消费升级需求之外,供给端新一代数据、技术和模式,特别是重要基础设施冷链仓储及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鲜冷冻肉行业近年的积极“放量”。
但不可忽略的是,冷链的构建难度不小,截止年,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基本达到85%以上,而中国只有19%。究其原因,现阶段中国冷库、冷藏车等冷链基础设施仍薄弱,数量少、质量差,并且存在分布不均、成本居高,以及货品损耗率高等问题。
冻品e港则应运而生,其发展具有线下端冷链基础设施的支持。
北京建设近年来加大了在冷链产业的投资力度,各环节上均有布局,例如与不同地区冷库达成合作为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大连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奉贤区、深圳盐田区等,基本上形成了沿海港口仓储网络的搭建;冷链物流上接通京东冷链和顺丰冷链,以及将接通德迅等海外物流服务;冷链配送上与飞猫云车物流、上海广齐冷链达成意向合作;积极拓展大使馆管道,与肉类协会、农业及畜牧协会等建立良好关系。
并且,北京建设早前深耕专业地产十多年,例如物流地产、冷链地产、工业地产,在冷链仓储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年,北京建设规划及拥有仓储量达,吨,运营中可出租仓储量达53,吨,天津和青岛的冷库平均出租率分别达到60%以上和%。
即北京建设搭建的是线上以冻品e港为核心,线下以冷链仓储为核心的S2B+O2O商业模式,已建立全国性冷链产业基础设施。也正如上文提到,冷链产业包含多个环节,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尤其薄弱,相关能力及资源即是一种稀缺性优势,进而能够率先匹配进口冻品相关需求的增长。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此规模大、辐射广的业务并非行业一般参与者能够承接,这种稀缺性优势可能存在于长期。
同时,冻品e港亦拥有技术、品牌等发展底座。
冻品e港以技术手段为引领,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高科技技术实现了全服务场景覆盖,提供国际贸易、在线商城、冷链仓储、冷链物流、冻品加工、供应链金融六大服务,使线上注册、交易、支付一体化;以及智能流程化管理,包括产品溯源追踪管理、供应链金融全程监管与资金流向把控等。
年,冻品e港在应用领域的软著增至17项,包括《冻品e港商品管理系统》、《冻品e港企业会员管理系统》,增厚产品技术储备,还完成了在线平台安全管理方案,产品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全媒体管道的运营管理,将系统安全等级升至2.0三级等保,以及发布了冻品细分指数——中冷指数。
这些更大程度提升了其整个业务流程的效率、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也助力进口冻品全链条进一步优化,大大方便冻品贸易商采购全球优质冻品,实现降本提效,同时让利消费者,实现价值共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并且,冻品e港已成为具有广泛市场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由此汇聚全球优质冻品资源,先后与巴西、乌拉圭、阿根廷、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国约40余家一手供货商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在采购价格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采购需求。
冻品e港旗下“冻品交易节”品牌活动亦成为了反映行业发展盛况、带旺交易规模的年度行业盛典。同年8月,冻品e港举办的第二届“冻品交易节”(线上)活动圆满成功,期间80家海外厂商、20家商会和使领馆代表和家国内采购商齐聚线上,深度聚焦冻品垂直领域,共同探索冷链行业未来新业态。
某种程度上,这一品牌活动也为冻品e港提供出良好的展示机会,向市场传递业务最新进展及行业赋能力,即以年为单位强力提升品牌势能,继续提高知名度、产业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么,冻品e港既有冷链基础设施的支持,又基于技术提供综合、一体化的服务,基于品牌实现商务突破,基本上掌握进口冻品行业服务商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资源,进而能够推动进口冻品全链条优化。同时具体到这三项能力与资源来看,每一项都具备一定稀缺性,也因此共同筑高了冻品e港的竞争壁垒,使得其有望率先受益。
3、写在最后
纵观上文,进口冻品行业的“天花板”显然不低,叠加政策完善后势必加速这一行业发展,相关机遇仍被低估。北京建设及旗下冻品e港作为稀缺性重磅参与者,无疑从中获得更多成长动能,开启新的征程。
反观资本市场,北京建设的股价目前处于近10年低位,可以说市场对其的认知或许仍不充分,存在一定预期差。
一是北京建设多年定位专业地产,但随着新业务模型走稳,其底层发展逻辑也发生变化,但产业互联网定位仍被忽略;二是北京建设正在经历转型,最新年度财报亦呈现战略性亏损,或许受到双重拖累。
而若是以更清晰、开阔的投资视角来看,产业互联网与专业地产商的增长与估值情况并不相同,加之进口冻品赛道价值及北京建设稀缺性被印证,北京建设后续的业绩与估值或均不乏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