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2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上海市教委今天发布《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课后服务意愿征询、服务活动内容设计与安排、校内管理与保障、校外资源利用等环节,设计了规范性标准和针对性的指导。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介绍,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市小学初中校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全市有约96.6%的学生、94.8%的教师参加课后服务,另有包括退休教师和来自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非学科类机构等单位的约1.14万名校外人员参与。本次《指南》的发布将促进学校更好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和家长满意度。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鹰分享说,杨浦区内高校云集,“双减”政策落地后,该区在区校合作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支持体系。例如,杨浦区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合作,开发了“1.0版大中小一体化专业化课后服务包”,包括《中小学生体验式情绪管理训练》《聚焦学习能力的家长教育系列讲座》《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引导教育》等17个项目,已有4个项目在试点学校落地实施。
张鹰提到,每周五下午,不少中小学教师需要进行政治学习、教研活动,为此,杨浦区于去年10月启动“课后服务不一YOUNG”计划,借助高校学生等青年志愿者力量,填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时间差”。复旦大学志愿者《个人信息保护法》、同济大学志愿者《如何管理好我的钱》、上海电力大学志愿者的《用电安全小常识》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校长何哲慧介绍了该校的课后服务经验。例如,任课教师会发放“作业免写券”,前一天作业全优的学生可以过一天“无作业日”;该校把劳动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的必修活动,特聘后勤人员、食堂大厨、菜园校工等,开设小厨师、小工匠、小艺匠、小裁缝、小菜农课程,每个班级轮流进行,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流汗、出力中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提出,除了以学校教职工为主要力量、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以外,还可多渠道拓展校外力量。据介绍,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联合上海市培训协会评选出了门优质素质教育优质课程与活动资源,通过“上海市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平台”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开放,上海市静安区已经通过该平台的对接,促成区内16所学校本学期开始引入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特色项目。
上海市教委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