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上海奉贤区开通三辆车带居民驶离

(上海战疫录)疫情下上海奉贤区开通“三辆车”带居民驶离就医配药困境

中新网上海4月19日电(陈聪瑶)封控状态下,血透病人如何外出?慢性病药品如何购买?卧床患者如何就医?上海奉贤区有针对性地开通“三辆车”,搭载居民驶出就医配药困境。

畅通跨区通道“直通车”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疫情期间,家住奉贤金海街道的刘明没断过一次血透。

3月底,他所在楼栋因出现阳性患者被封,于是求助居委会。“这次疫情封控在家里了,我打电话给居委,说我血透必须要一礼拜三次,然后他们就统一上报到市卫健委,一步步安排就近就医。”刘明说,周四打的电话,周五他便坐上“专车”去血透。据他描述,有时是商务车,有时是出租车,主要看居委会每次能调度到哪些车。

针对需赶赴外区进行血透、放化疗、产检,以及需跨区就医的急重症患者,奉贤区通过街镇专车、家属自驾车、警车等形式,积极协调公安,开通跨区渠道。在城市封控大背景下,给这些疾病缠身的市民真正开启一条生命“直通车”。据统计,截至4月16日,全区共为人提供跨区就医交通保障服务。

昨天,刘明的小区“降级”,由“管控区”调整为“防范区”。于是,他自行驾车前往疫情医院。

“今天是我疫情隔离结医院做。跨区域的话,我也不想麻烦居委会了,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病人要送。”31岁的刘明坦言道,“我毕竟年轻,自己开车过来还可以,没问题的。”

“单子出去一次要开一次,反正居委会做得蛮到位、蛮仔细的,每次都会帮我提前开好。”刘明表示。知道病情以来,居委会相关人员还时不时打电话问候,关心他的身体情况。

“医院做抽血检查的时候,身体还挺不错,只要规律透析,身体各项指标还是挺好的。”

开通区内流动“送药车”让购药不再成为困难

“等疫情结束,我想回家抱抱我儿子,我已经……”金海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季柯岑哽咽道。

尽管是隔壁街道,路程不过20分钟,季柯岑与家人已大半个月没见面。晚上睡单位行军床,医院各科室间。

作为代配药志愿者,她和同事一天要代购七八十单药品。多的时候,5个人一天配了单。

“最简单基础的药,医院就可以搞定,差不多1个小时,也就是从接到需求到把药送到居民那,大概半天。”季柯岑说,“最长的单子可能一天半,因为我们是分组的,医院。其实也会有在奉贤地区配不到的药,就可能需要其他区县调配。”

她坦言,刚开始配药时有些迷茫,医院配药。除感冒药等基础药品,其他的并不清楚,而现在她可以熟练指出老年人常见病及其用药。“像‘替米沙坦’这种高血压的药,还有一些胰岛素的药,比如说胰岛素,其实我们以前都不知道,原来它也有分剂量的,现在就知道即便是同一个品牌,胰岛素也有不同的剂量。”

季柯岑坦言,当一单药配齐时,刚开始还是挺有成就感的,现在的话已经熟悉整个流程,“就觉得挺平常的一件事”。

但奔跑的速度没有改变,“没办法,不快一点的话,可能(配药)速度上就减慢了”。

为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基本就医配药需求,奉贤区各街镇均配备10-20余名志愿者开展代配药服务,日均代配药1万多单。流动“送药车”服务至村居、小区门口,减轻区内公共医疗资源负担。

开设区内流动“送医车”为“沉默的少数”送去关爱

90岁以上高龄老人、长期瘫痪在床、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沉默的少数”,奉贤区争取“一个不落”,流动“送医车”上门服务。

通过各方一致努力,奉贤区已为人次提供就医服务,补上封控期间就医保障最为重要的一块拼图。

金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换药室护士何慧,已记不清第几次为周玲上门换药。

老人74岁,患类风湿关节炎30余年,长期卧床,无生活自理能力。3月底,经居委会、防控办和医护人员综合评定,周玲需医护上门换药,最终任务由何慧完成。

其实,这是她第一次单独处理伤口。“这是我第一次接手这个伤口,知识还欠缺很多,要比较长时间才能弄好,但我还是想尽最大的努力。”何慧说,“我现在有好多群,医院的老师也都一直在联系,包括伤口拍照片,每次都问‘老师我用的对吧?’‘这个伤口我继续再怎么样’,我们都会讨论的。”

4月天气转热,老人的褥疮已到3-4期,伤口味道大,汁水外溢多。何慧担心老人的病情,于是从隔天一换变成一天几换。

“她离我们街道社区很近,大概5-10分钟的车程。如果我们采好样回来,有时间就尽量每天去换。”除了上门换药,何慧还负责核酸检测,前天她的采样数达人次。

“没有疫情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城市的人都像陌生人一样。现在疫情期间,我感觉很多陌生人都是心连心的,配合得也蛮好。大家互相理解,早日把疫情挺过去。对于解封,大家心里期待很久了。”何慧感慨道。(刘明、周玲均为化名)(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