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乡村,值得村民们期待?
有人来,有事做,有钱赚。这是75岁村民姜美英眼中,现在的四团镇五四村。
今年,由村里四栋村民宅基房率先改造而成的“五四人家”人才公寓,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发挥毗邻临港奉贤园区优势,迎来了首批“新片区租客”,正式拉开了乡村“三有”的序幕。四团镇五四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有名来自临港新片区的企业员工入住“五四人家”,流动率几乎为零。
把生活功能向乡村转移
园区最大限度释放产能
零,能达成这个数值,其实并不简单。
一名“新片区租客”付子豪告诉记者,选择住进“五四人家”,主要是吃、住、工作都比较方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吃方面,“五四人家”里,有共享餐厅、便利超市及小型咖啡厅,如果天气好,甚至可以到天台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星星,“挺浪漫”;住方面,房间有独立淋浴房、卫生间,还配有空调等家用电器,“自己只要出元的月租费,就能拎包入住”;工作方面,园区距离乡村,车程在20分钟以内。付子豪表示,无论是从自身能力、工作需求还是日常配套上来说,这里都是最适合的选择。目前,五四人家对外租住的区域为一期,设计出的床位已明显供不应求。
不难看出,让乡村“有人来”,不仅仅是五四村单方面的愿望。事实上,早在“农宅”变“人才房”之初,五四村和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人家就达成了一个共识:把生活功能区尽可能向乡村转移,把工业面积尽可能用来扩大工业产能。五四村驻村干部顾敏华,就来自于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他透露,以奉贤区和临港奉贤合作开发的未来空间产业园为例,考虑到紧邻的五四村等几个村均拥有大量空置农宅,因此,在前期规划建设中,有意弱化了园区居住功能,着重突出了园区向乡村的输送功能,“这样的安排,对园区、企业及乡村,都是非常有益的”。
随着已经开发的四栋人才公寓外,五四村又锁定了10栋村民宅基房,用于后期开发。到年底,“五四人家”将提供出个床位,基本可以与未来空间产业园的员工居住需求达到匹配。
乡村成青年创业新土
创业又凝聚发展人气
外面“有人来”,里面也“有事做”。
“90后”村民黄吉程和他的妻子杨婉香,就嗅到了“商机”。“五四人家”开张后,他们率先把家从城区挪回了乡村,并在“五四人家”一所占地80平方米的共享空间里,争取到了“入店资格”,开起了一家名为多乐的乡村迷你咖啡馆。黄吉程告诉记者:“去城市发展,是大多数小青年的选择。但城市竞争压力大、餐饮行业也接近饱和,反而乡村倒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实现个人的创业梦想,也作为“五四人家”提供生活功能有益补充。这种“供需”的精准对接,让黄吉程的干劲很足。每天,他都备好香醇的咖啡和可口的甜点,招待忙碌一天的租客。“乡村”配“咖啡”,在五四村,因只此一家,生意也是出奇的好。
再放眼整个乡村,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把五四村本土的农副产品与“五四人家”的生活区甚至是新片区企业进行对接,“既能打响自己的品牌、解决员工生活配套问题,也能真正意义上拉动了乡村经济。”村干部评价道。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推动项目做大做强在“五四人家”所带来的众多乡村变化中,始终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我们不另起炉灶,主要是把村民空置的宅基房进行统一收储、管理和出租,村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获得年租金4-5万元左右。”村干部介绍。率先参与“五四人家”建设的村民姜美英,就十分赞赏这种做法。“我家有8间空房,我就住一间,其余都是空置的,根本不用的。现在,村里收拾好、装修好变成了人才公寓,一来,吾伲房子变新了,二来,每年还有4万多的租金。这样手头就活络好多,日子也好过很多。”姜美英由衷感慨。根据测算,“五四人家”运行后,直接为村里老百姓年收益至少提升了50%,每年每户平均增收至少3万元。
村民得益,反过来又推动“五四人家”不断做大做强。村干部介绍,“五四人家”的“版图”,在老百姓支持下,一再有了对外扩充的可能:“有意向‘入股’这个项目的村民,已经达到20户。聚焦新片区先进智造片区企业需求,村里不仅有人才公寓、室内的共享空间,还建出了篮球场、足球场等户外共享空间。”
未来,村里还会充分利用这些农村闲置资源,规划、建设出一条商业街,创造宜居生活环境,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