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杨洁)“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五个新城建设成为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及实施的相关情况。
教育医疗、人才落户、交通出行……五个新城迎来一系列支持新政,“民生礼包”正在路上。
图说: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本报记者杨洁摄
吸引人才:优化落户居住政策
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透露,为配合《实施意见》,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加快推进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主要有五个方面20条政策,包括加快吸引各类人口人才向新城集聚、实施人才安居住房政策、加大规划土地保障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等。
“有关吸引人才的支持政策,主要从吸引人才和完善住房体系两方面发力。”阮青介绍,在人口政策方面,优化新城人才落户和居住政策、着力培养引进技能人才。“比如提出针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缩短居转户的年限,实施居住证专项加分等,研究新城社会事业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加大优秀教师、医生向新城的流动等举措。”
在住房政策方面,完善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引导住房在新城合理布局,完善新城大型居住社区功能。“比如要研究建立租购并举、租售衔接的人才居住政策,增加新城人才公寓、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比重。”
此外,支持政策还提出要加大对新城放权赋能力度,扩大新城发展和管理自主权,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完善各区新城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新城集聚。阮青表示:“目前市级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六项具体配套政策的细则,预计今年上半年这些细则将陆续出台。”
公共服务:每个新城至少1医院
阮青介绍,公共服务对完善城市功能、吸引人才安居乐业具有重要作用。为整体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人来新城居住就业,围绕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和需求,制定了《“十四五”新城公共服务专项方案》,具体提出新城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和社区服务领域21项重点举措以及每个新城的重大项目。
在教育领域,根据新城人口变化趋势,前瞻性规划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每个新城至少有1所高职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或校区,打造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领衔、覆盖义务教育学校的示范性学区集团。
在医疗卫生领域,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新城扩容下沉,医院南部院区、医院医院项目建设,实现每个新城至少有1医院或院区,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
在文体旅游领域,将深入挖掘打造每个新城独特文化品牌和专业体育赛事,每年举办不少于5次的市级以上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同时,布局建设高水平的文体设施,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2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
在养老和社区服务领域,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新城特色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品牌,实现“一城一品牌”,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高质量覆盖。
图说:从空中俯瞰临港。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交通出行:年内推进嘉闵线等开工建设
新城交通体系如何构建?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介绍,将分为对外和内部两个维度,一城一策、远近结合——对外交通,加速融入国铁干线网络,提升新城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增强新城与门户枢纽(虹桥枢纽、浦东枢纽)、相邻新城的联系效率;内部交通,优化新城公交网络,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密度,提升新城路网通行效率。
具体来说,嘉定新城将利用沪宁城际和沪苏通铁路,将既有安亭北与安亭西站组合形成安亭枢纽,强化新城与安亭汽车城的联动发展,打造为沪宁发展轴上的节点。青浦新城将结合沪苏嘉城际线、嘉青松金线在17号线青浦新城站形成三线换乘的青浦新城枢纽,打造中央商务区,促进站城融合。松江新城结合沪昆高铁、沪杭城际、沪苏湖铁路,将松江南站打造为松江枢纽,引入嘉青松金线、东西联络线。
李俊豪介绍,今年年内,本市将建成崧泽高架西延伸、两港大道快速化工程,继续推进大芦线二期、苏申内港线西段航道整治工程、沪苏湖铁路、G15公路嘉浏段拓宽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嘉闵线、17号线西延伸(至西岑)、浦星公路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两港快线、沪嘉-嘉闵联络线、G公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
风貌特色:未来城市不是“千城一面”
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五个新城如何发力?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表示,对应“最具活力”“最便利”“最生态”“最具特色”等发展要求形成四个方面策略。
在“最具活力”方面,通过打造中央活动区,将新城中心打造成为功能更综合、特色更突出的城市副中心;推进形成功能融合、空间复合的产城格局,推动工作、生活、休闲等多样化的功能融合;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空间,建设立体城市,打造环境友好、功能复合的“地下城”。
在“最便利”方面,突出高效智能,营造更方便优质的出行体验;做优街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未来社区;系统推进实施新基建,在新城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新城”。
在“最生态”方面,坚持低碳韧性,增强电力、燃气等生命线系统的快速修复能力;提高城市空间布局韧性;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在“最具特色”方面,塑造个性魅力。“未来城市不是‘千城一面’。”许健表示,要注重体现新城的特色风貌,打造“一城一意象”;同时,也要突出新城的历史文化保护,彰显风貌特色。
图说:奉贤区博物馆。本报记者孙中钦摄
产业发展:提到新城就想到“名园”
产业是新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五个新城将打造“一城一名园”,怎么推进?
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刘平介绍,“一城一名园”建设,实现新城品牌、产业品牌、园区品牌的有机统一。“比如,提到奉贤‘东方美谷’,我们认为这既是一个新城品牌,也是一个产业品牌,还是一个‘名园’品牌。”
刘平表示,要把“名园”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名园”成为新城和产业的标志。“也就是说,提到‘名园’就想到新城,提到新城就想到‘名园’。”
以“名园”为核心载体,突出产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推动政策资源向名园和特色产业集聚,加快导入重大产业项目。
比如,嘉定新城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加快汽车的“新四化”发展,做大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医疗设备等特色产业。青浦新城以数字经济为主导,连通虹桥国际枢纽、市西软件信息园、西岑科创中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中心等核心区域,做大现代物流、会展商贸等特色产业。松江新城发挥G60科创走廊战略优势,以智能制造装备为主导,做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旅游影视等特色产业,培育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奉贤新城以美丽健康产业为主导,做大智能网联汽车、中医药等产业。南汇新城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7+5+4”现代化开放型的产业体系,建设未来创新之城。
生态宜居:以水为脉、以绿为体
新城所在的区域多为河湖纵横交错的江南水乡。如何让新城更加生态宜居?
市住建委副主任朱剑豪表示,在生态惠民方面,要强化以水为脉、以绿为体的生态体系建设。要更好打造水绿生态本底,一方面要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大格局,另一方面将借鉴“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开发建设的经验,打造令人向往、有温度、有活力、有文化底蕴的滨水生态空间,在提升新城碳汇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生态惠民。
此外,在绿色低碳方面,将从建筑、市政到区域供能等,全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新城绿色低碳体系。
在智慧治理方面,将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智慧应用场景。
在韧性城市方面,将贯彻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预防的城市风险管理模式;重点落实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理念,筑牢城市运行安全底线,打造韧性新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