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9点,记者抵达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总站时,这里几乎所有的车辆都已经在急救的路上了。9点15分左右,最后一辆出动了。一位80多岁的高龄老人在家中跌倒,接到任务电话后,25岁的急救医生王悦文,和同车的两名担架员、驾驶员火速上车,熟练穿戴好一级防护服后,奔赴战场。记者也随车一同前往。大约十分钟左右,急救车抵达老人所居住地。车刚停稳,大家就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常用药品、仪器箱,动作迅速地开门、拉担架车,调整担架车高度、位置,直接进屋。
老旧的平房内,老人躺在一旁的地上,状态不明,老房子空间不大,王悦文和队员们进屋后,屋内显得非常拥挤,但他们得尽快了解老人目前的情况,并安全将老人抬上担架。和老人及其家属反复沟通确认后,王悦文发现阿婆的颈椎受伤了,无法动弹,快速为其固定脖颈后,他们将老人推上急救车,医院。
9点40分左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完成交接,医院大门的时候,防护服里面的制服早已经被汗水浸湿。他告诉记者,自己7月刚刚转岗到一线,正在适应忙碌的工作状态,这段时间平均一个白班都是十几车起步,而战高温更是常态。“最热的一天,我就感觉自己浑身都湿透了,但我年轻力壮嘛,撑一撑也就过去了,反正只要电话来,我们什么时候都得出车,一分钟之内肯定要出去了。”王悦文笑着说。面屏下,这个97年的年轻急救医生热得满脸通红。离开前,他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新任务,但很快,返程路上他就接到了电话,紧急赶往下一个任务现场。
接近中午的时候,室外温度更加炎热,今天值班的急救医生董姜烨刚回来,又再次出发。她一边穿着防护服一边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工作6年中最热的一个夏天,出任务里遇到的中暑及心脑血管等突发疾病情况明显变多了。“今年碰到中暑,甚至是热射病的病人相比以前都多了,有老人在田里面干农活中暑的,户外工作的人中暑晕倒的等等,大家高温天外出还是得注意防暑降温啊。”
董姜烨感慨:“甚至连自己,在前段时间高温出车的时候,感觉都要中暑了。我们车厢一直是暴露在外面的,所以里面也是很热的,再加上我们需要穿着隔离衣,就会更加热一点,有的时候一天出个十来车,一下子连轴转基本不怎么休息的话,就会感觉自己也快中暑了,头会很晕,稍微有一点虚脱。”她指着车内的矿泉水说,每次上班都得必备,补充水分以防中暑。
记者从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近两个月奉贤单月出车约有至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左右,创下了近三年内单月增幅最高的记录。从7月开始,这两周的“”急救更是突破了多车次,其中单日最高出车近次。“创伤性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最近的呼救量中排前三位,摔伤、心梗脑猝发病人也增多了。”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朱贵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由于连续出现高温天,温度也较高,今年接到中暑类呼救电话也出现大幅度增长,两周内就超60多通呼叫电话。在此,朱贵也提醒市民朋友,外出还需预防高温中暑,老年人等体质较弱者尤其要注意避免高温环境。当发生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时,施救人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注意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可以给予清凉含盐饮料,体温高者可以冷敷,冷敷部位在颈部、腹股沟、腋窝等处。必要时立即拨打紧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