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出,顺着长长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23日14点20分,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点,整整持续了四小时的采集工作顺利完成,捐医院急诊补液室副护士长吴学青,也是上海市第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随着机器的循环转动,血液经过采集分离,逐渐“汇聚”成一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袋珍贵的“生命火种”,即刻启程送往重庆,重启一名9岁白血病女孩的生命。“躺着还好,起床的时候就有些头晕。”刚完成采集的吴学青,心情轻松,语气轻快。
去年8月,吴学青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寥寥数语间,她抓住了关键信息——作好准备,随时捐献。早在年,身为医护人员的吴学青便毅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八年后,她接到一通配型成功的电话,对方是一名9岁女孩,罹患地中海贫血症。“很激动,觉得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那个人。”毕竟,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概率极低,仅为十万分之一。然而就在吴学青作好捐献准备的那一刻,又一个消息传来,因对方身体原因,捐献终止。
岁末年初,吴学青主动报名加入奉贤区卫生健康系统第三批支援机场采样队,执行浦东机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任务,守护国门。就在执行任务期间,她再次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准备住院捐献。
2月19日,吴学青住进医院,等待捐献。她的丈夫也很支持她的决定,第一时间向单位提出请假申请,陪着妻子一同完成了这场“生命接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吴医院第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职工。巧合的是,第2例捐献者就是曾经和吴学青在同一科室工作的吴妹。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医护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他们依靠专业技术与病魔较量,与死神搏斗。而这一次,吴学青选择用自己的“热血”,用无私的爱和奉献重新点亮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