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月9日,伽蓝集团举办“改变·迎战”战疫情大会,董事长郑春颖发表主题演讲,强调了数字化对于伽蓝的重大意义,并鼓励伽蓝集团员工、合作伙伴坚定信念,勇敢前行。得益于年疫情期间伽蓝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准备,今年上海封控之初,伽蓝即成立了“战疫指挥部”,启动一揽子有力政策,全力将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降低到较低水平。他指出,年伽蓝的核心任务就是“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个长期战略决定的是企业的明天。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伙伴,大家好!今天是5月9日,是上海封城的第43天,十分想念大家!我知道大家也非常关心伽蓝,想了解伽蓝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也想知道伽蓝复产复工的进展和下一步的行动举措。因为伽蓝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是因为伽蓝而相识,相知和相伴而行的。那么我先来介绍一下伽蓝受疫情影响的情况。
3月1日,上海公布第一例本土病例,3月28日上海“封城”,累计感染人数超60万。工厂停工、物流停运、社会停摆,各种不好的消息甚嚣尘上,我相信大家在朋友圈当中也都看得到,也无需我多说。伽蓝受到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我们来看看员工情况,截止到昨天,我们封控在家的员工还有人,占员工总数的46%。员工先后确诊阳性的有21人,万幸都是轻症,目前也都从方舱出来回到了家里。
伽蓝的合作伙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代理商目前居家办公的有41家,占比12%,各类零售终端店有家处在闭店状态,各类供应商处于停产状态的有75家,占我们供应商总数的44%。
4月伽蓝营业收入是去年同期85.6%,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营亏损,但总体来看比预期还是要好。可以说,伽蓝总体性情况目前还算良好,经营结果也比预期的要好一些,资金充足,短期内我们不会有系统性的风险,也在此请各位伙伴、员工放心!
伽蓝在开展企业自救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防疫和抗疫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居民捐赠了7批总价值多万的物资,这些物质包括了对抗口罩脸的珀芙研修护霜、自然堂面膜、植物智慧特护霜。此外,我们还向社区捐赠了生活物质,伽蓝还有30多位员工,冒着风险,牺牲个人时间参与了社区志愿者工作,也体现了伽蓝人的风貌。
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颖那为什么伽蓝在这个时候我们受到的影响要比预期小,甚至还可以说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呢?
我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是因为伽蓝有一支志同道合、尽心尽责、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
虽然员工都居家办公,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效率,士气也保持比较稳定。从疫情爆发以来,伽蓝第一时间就恢复到年的机制,启动了“战疫指挥部”,围绕抢销量、保供应、保运营和保民生开展工作,组织协调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员工生活、保障等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我们还向代理商和供应商提供了战疫期间全套的运营和管理方案,增加云店线下直播尝试,推出疫区的专项政策,也推出了一件代发团购业务,这些新业务可以说很好地保障了伽蓝在疫情期间的销售。在这一关键时刻,我们也一次次看到了伽蓝员工勇敢者逆行的身影。
当上海疫情爆发之初,在全城封控的前两天,就有34名主播和直播运营人员主动走进直播间,宁可自己被封控在直播间,也要坚持直播。各事业部,包括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电商的伙伴们,在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全力抢销量,4月份仍然较好地完成了销售指标。并且更重要的是为、、等活动新品上市、新代言人的启用,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行政部的10位伙伴不惧危险,想尽一切办法冲破重重关卡,从上海封城第一天就开始为生产基地、为居家员工配送生活物资,并用人肉传递的方式来传递各种办公用品和办公资料。我们还有位生产基地的员工,从封控第一天就主动留在了工厂,封闭生产,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4月20日,伽蓝生产基地获批成为首批复产复工的企业,获批人数为人。随着奉贤区全面社会清零,生产基地的复产复工人数也增加到了多人,目前已经开通19条生产线,产能恢复到了55%,物流干线运力也恢复到了70%。
研发中心提前申请复工,20多人义无反顾地走进研发中心,封闭在里面,开展科研工作,保障了各项新产品开发的有序进行,为未来做好了准备。今天我们又有15人获批进入到了研发中心。
二是因为我们有一批有情有义、风雨同舟的合作伙伴。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们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在上海遭受疫情影响最严峻的时候,在物资奇缺、物流不顺畅的最困难时刻,有48家客户千里之外送来了米面、肉蛋、牛奶和蔬菜,为我们在疫情中坚守的一线的员工、封闭在家里缺少食物的员工解决了燃眉之急。
还有我们的供应商伙伴,突破物流困境,不惧疫情风险,想尽办法为伽蓝提供原材料的供应保障,解决成品的物流运输,他们宁可自己吃亏,自己多承担高额运费,也要保证伽蓝的供应。
还有我们一些代理商,因为担心伽蓝资金不足出问题,主动多进货,甚至不进货也要回款来帮助伽蓝,在这个时候保持资金链的充足。
以上种种行为,共同汇聚成了一股力量,可以说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份牵挂、这份支持、这份情谊让我、让伽蓝人都十分感动,并将铭记于心。
伽蓝之所以能坚持21年稳健发展,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情有义的伙伴,从我们牵手的那一刻就一直在逐梦的路上携手前行,有成功时的把手言欢,有荣耀时的击掌相庆,更有困难时的伸手相援,在遭遇地震、水灾、火灾、疫情时,我们都能看到伙伴们互相帮助的身影,听到互相鼓励的话语,这是人性的光芒,是价值观的力量。有这样一群结伴前行的伙伴,我们定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梦想。
三是伽蓝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年新冠疫情爆发,我们当时就认为这是危机,但也是机遇,而且我们当时就决定不要浪费这次机会。当年的7月24日,伽蓝启动了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战略,陆续建成了一盘货云店系统,并开始对商超专柜进行转型,对美妆店开展多种信息业务模式的创新,这些举措在本次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说一盘货,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我们仍然能做到全国11个分厂资金通过订单路由、库存调拨,确保了即使在疫情区的供应也不受影响,或者受到较少的影响。门店客户在线下门店闭店但不停业,同时公司又增加了直播场次,3、4两个月为封控城市做了53场专场直播,共计实现万元零售额,疫区专属政策来帮助客户抢销量,做业绩,减少损失。专柜合伙人和代理商自营专柜,在疫情期间快速反应做调整,业绩都保持在了较好的水平。公司员工居家办公,通过数字化的系统开展工作,总体上运营有序,团队的士气也保持良好。
可以说我们能在这样严峻的疫情期,还能有今天这个经营结果,没有数字化转型是做不到的。这次疫情,我们是上海化妆品企业当中受影响比较小的企业,甚至可能是影响最小的企业。目前公司各种经营还是在有序进行中,也请我们的客户和员工放心。但我们知道疫情还在继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风险还在加大。
年初时国家就指出,年中国经济有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翻译过来就是消费需求会下降,供应量不稳定,这个不稳定会体现在核心的原材料会断供并且会涨价,GDP增速将下降。结果一开年又相继发生了深圳、上海多个城市封控,目前平均每天都有不少于10个城市处在封控的状态,再叠加俄乌战争,国际关系以及之前国家对互联网行业、教培行业、房地产行业、投资行业进行了宏观整顿,让今天的局面变得异常复杂和难以预料。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毫无疑问,现在的形势是严峻的,每家企业都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越来越快的变化,我们都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企业应该怎么办?
对此我的回答有6个字:接受、转变和迎战。
现在的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我们无法控制病毒,我们无法制止战争,我们无法改变中美关系,我们无法改变城市封控。因此我们只能去接受它,去接受这个现实,但接受并不代表你要消极面对、无所作为的“躺平”。要想战胜困难唯有改变自己,唯有主动去迎战才有可能战胜困难。这个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我知道很多人对现状是失望的,甚至是不满的,但这无济于事,我们应该以理性来面对现实。
大家都知道,所有活过百年以上的企业都经历过一战二战和经济大萧条时期,活过30年以上的企业都经历过中东战争、非典、金融危机,还有的企业今天正在经历俄乌战争所带来的风险。可以说和企业的发展历史相比,任何困难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阻挡企业前进的步伐。只有度过了一次次危机时刻的企业,才能成为屹立不倒的市场赢家。这些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逆向而行,大胆进取,绝对不能躺平。
我很欣慰地看到,我们绝大部分的员工、代理商和供应商都在积极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可以说在非常时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当然也有不少消极对待、怨天尤人的人,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弃,我希望我们百分之百的伙伴都能一起努力迎难而上。
面对重重挑战,我们不仅要有接受的勇气,更要有改变的智慧和行动力。因为环境在快速变化,我们需要去适应新环境,去改变老做法,以变应变迎战疫情。我们看到国家已经开始在行动了,4月2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明确的提振经济的信号。
一是要全面加强基建,大基建的时代又要到来了。这轮基建不同于年的“铁公机”,也就是铁路、公路、机场建设,而是重点放在了交通、水利、能源、数字化、科技、物流设施等事关国家安全的、更高级的基础建设投资上。二是将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三是会放宽房地产管制。四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简单说既要发展又要管理。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战疫情。伽蓝的指导原则是大目标不能变,大节奏不能乱,既要抓短期业绩,又要抓长期战略。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三件事,抢业绩、保供应、做转型。
下面我先来说说抢业绩。
我们需要用任何方法去抓当前的业绩,避免企业出现持续性的亏损和资金断流。短期亏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一个企业持续亏损是难以维持的。因为当前业务做不好,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所以说抓当期业绩,也就是抓长期发展,全力以赴抢业绩,需要改变过去的做法,找到新的机会点,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去实现它,包括用过去你不敢做、不能做、不适合做的各种方法。如果我们不改变当前业务的方法,永远用过去老的方式去经营,那么企业就会步履维艰,就难以做出业绩来。
那么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下面我们提出如下几点:一是每个月要开两次会议,增加沟通频次。从本月开始,各事业部每个月都要面向代理商、销售团队开一次经营计划会,会议重点就是做上个月业绩的复盘、本月业绩差距的对策和下月计划的部署。月中还要开一次“抢销量做转型”成功案例经验分享会,互相学习成功的经验,我觉得这个时候非常重要。同时,也希望代理商每周要能跟自己的重点客户开经验计划会,来层层落实,推动计划落地。这个时候你要相信客户也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有很多新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并且沟通方式和做法让客户理解,那我们就可以非常好地来实现抢业绩的目标。
二要加大与大客户联合营销来抢业绩。现在所有的零售客户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都各有各的难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各事业部和代理商要主动出击,去争取大型商业连锁、大美妆连锁店、线上平台,争取资源,一起联合做营销。大家一起投入,一起让利,一起推广。这个时候只有大家共同面对、联合行动才是最好的对抗疫情的办法。公司也会对联合行动给政策、给力度、给资源。
那么再来说说保供应。
我们预判今年最大的影响将是供应链的影响,当下的影响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但中远期的影响现在是看不见摸不到,但必然会爆发。因为供应链就是个整体。当前全国供应链都在消化库存,一旦库存消化没了,供应链的问题就会爆发,工厂会面临停工,物流会不畅,原材料进不来,产成品运不出,原材料和运费都将大幅度涨价。
我预计5-8月份就将会逐渐出现供应链因为原材料无法配套而导致终端产品没有正常供给,预计这个状况要持续到10月下旬和11月的上旬才能逐渐恢复。
那么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如果要想做好供应的保障工作,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加大库存的储存量来提前防范缺货的风险。对于畅销的产成品和重要的产品,我们将增加4个月的成品库存,增加3个月的原料库存。为此我们也希望代理商一起行动,代理商也要增加产成品库存的库存量,以防止后期有市无货的局面。现在我们储备部分已经充分考虑了大促、超品日、99精华节、国庆节和双11等销售的需求。
下面我再说说第三方面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年我们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这是长期战略,如果说抢销量决定的是企业的今天,数字化转型升级决定的就是企业的明天。
如果没有年的伽蓝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准备,也许今天我们坎就过不去了,或者即使过去我们也将大伤元气。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具体行动举措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是美妆店渠道要加快数字化零售转型。今年继自然堂之后,美素、植物智慧、春夏都入驻了一盘货,也上了云店。伽蓝的3.0版的集合云店也已经启用了,各种新业务都开始推出。而下面的这些新业务就是我们美妆店渠道推进的重点。
一是包括了一件代发的个人卖家业务。这项业务已经上线,它也可以用来开展社区团购。
二是一件代发店销业务,这项业务可以在现有阶段大展身手,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可以闭店营业。
三是本地零售、联营门店的备货工作需要加强。这段时间本地零售外卖平台的订单明显增多,但遗憾的是,我们有很多门店货品不全导致了跑单,这是十分遗憾的,本来我们开展业务就是帮美妆店来增加新客源。
四是我们今年要加快开发货架分销,并且我们也将为货架分销商来实现数字化零售。
五是我们还要加快实现业务在线化,特别是美素、植物智慧、春夏这三个品牌,目前的数字化的进展有些慢。
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数字化它不仅是今天必然的一个选择,也是未来必然存在的一个选择。如果没有数字化,今天也可能活不下去,未来更没有未来的市场。
第二是自然堂商超渠道加快全面转型。
自然堂商超渠道是14年积淀的宝贵资产,不仅树立了自然堂品牌的形象,也为自然堂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促进多渠道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伽蓝认为,商超渠道的潜力是巨大的,要通过模式的变化,重新激活商超渠道。商超渠道在未来仍将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伽蓝也将继续加大商超渠道的发展。
我们现在做转型并不是为了甩包袱,而恰恰是为了激活负资产,将其转变为正资产。我们转型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盈利,可以说盈利才是硬道理,放弃很容易,但如果我们再想做回来这么多的专柜,是一个非常难的事,过去我们用了14年。我想只有改变做法才能激活资产,盈利才有可能实现。
从去年11月我们分批开启了转型的序幕,迄今已经有个专柜转型为了合伙人专柜,有31家代理商转型为了自营专柜代理商,已完成转型的柜数是个,还有个专柜已确定转型,正在转型的路上。那么这个转型完成后,我们总数将达到家,完成年度进度的46%。今年疫情爆发后影响了转型的进度,但总的目标不会改变。在疫情期间,我们全国有不同地区的城市、商场被阶段性封控无法营业,为了帮助合伙人解困,我们也推出了受疫情影响合伙人专柜的柜台费减免政策,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一定要共同面对。
除了以上业务举措,我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