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任务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5月4日以来,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市抗疫工作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工作组从疫情形势较好的金山、奉贤、崇明3个区各抽调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增援浦东、黄浦、静安、宝山等防疫任务较重的区。
一声令响,连夜调度集结,那些尚处于战“疫”一线的党员尚未休整,便带着抗疫实战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奔赴一个个“新战场”。借由定向增援、组团攻坚,他们集结起强大战斗力,投入“拔点清面”攻坚战,也为复工复产贡献金点子,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不拿自己当外人,哪里吃重去哪里
跨区支援、紧急补位,对于不少党员干部来说,首要挑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快融入陌生环境,尽快掌握情况,与社区干部一起协力抗疫。
来自奉贤区生态环境局的4名党员干部,跨区增援宝山区某小区的当天,就主动提出承担转运任务。青年党员金嘉威说,来增援就要有增援的样子,“不把自己当外人”,哪里吃重就到哪里。为了让居民们尽早收到快递,小分队成员甚至还“速成”掌握电动三轮车驾驶技能。遇上下雨天,穿上防护服便冲向工作点位,确保民生物资“不断档”。
崇明区支援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疫情防控攻坚工作的20人党员队伍,第一时间重点增援“转运组”和“消杀组”。作为这两个小组的组长,党员张海谷每天都要医院间,为“转阴出舱”人员平安回家保驾护航,目前已累计转运人次。有着19年党龄的张海谷,每晚总会带头复盘每个转运步骤,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造成疏漏的小环节。每天结束任务后,他还会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对驻地的角角落落仔仔细细进行消杀。
带来好经验好做法,也因地制宜展开创新
跨区增援的党员们带着由实战中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助力防疫任务较重区域的各项工作,也因地制宜展开创新,合力攻坚。
核酸采样,最考验基层“组织力”,既要高效快筛,又要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降低感染风险。奉贤区党员濮辰皓、李张晶等全程参与所在片区的“头脑风暴”,结合自己此前的战“疫”实践,贡献金点子。在他们建议下,小区核酸不仅分楼分层通知,更在楼栋门口添加了“校核”环节。“大白”守在楼门口,居民直接在家门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