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亲族,以礼接之
“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奉贤南桥镇杨王村村民邢忠明家门口的信息栏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这是邢家家训。从年起至今,这句朴实无华的家训在四世同堂的老邢家中,意义日益深刻。“小女儿住在外面,村里要给她那边做个家训牌,我问她要不要换一句,她说,那可不行,家训可是要一代传下去的。”当年执笔家训的邢忠明聊着往事,嘴角带笑。
事实上,每个杨王人都和老邢家一样,拥有自家的家训。“以家训带家风,以家风树村风,以村风扬民风”,是杨王村自经历撤并重组后逐渐摸索出的治理之道。
杨王村村党总支书记倪俊介绍,-年前后,奉贤区光明镇调整规划,杨王村经历两次撤并,最终与西胡村、牌楼村三村重组,建立了“新杨王”。但撤并之后的融合并非易事。由于当年三村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在经济上,杨王村发展较快,肩负着“带好队友”的职责,可村民却不乐意了,原本攥在手里好好的一杯“羹”难道就要这么分出去了吗?矛盾隔阂由此产生。如何统一人心,“把水端平”是横在杨王村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时杨王村的老书记想到了一招。从年起,除了做好常规沟通协调,杨王村以家庭知识竞赛的形式启动了第一轮家训征集,希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发动每家每户设立家训,治家教子、修身齐家、约束规范、内外亲族,尊长同列,皆以礼接之。“收集上来以后,我们做了一番整理,修改了一些错别字,起初就只是打印在粉红色的A4纸上,每家每户用镜框裱起来,放在家里。后来我们在年、年又分别发动了两轮征集,家训提炼撰写出来后,由村统一制作了村民家庭信息公开栏安置在每家每户门口,既能让大家对照家训主动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能让村民之间可以互相监督提醒。”村委工作人员介绍。
村民们的家训大都语言质朴,主题不外乎勤俭节约、邻里和谐、无私奉献、热爱生活等。为了加深家训的作用,杨王村把家训征集和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相继推出了“星级户”评比活动,通过“家风小课堂”,定期开课宣讲“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重温时代印记寻找最美回忆”的老物件故事挖掘行动,举办“弘扬汉服文化、传承礼乐和风”传统文化活动,让村民们了解传统美德,从中汲取“家文化”的养分,还开启了“寻根”之旅,通过整理和修编续写家谱,让家训家风代代相传。村民钟琴秀孝老敬亲,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年迈的母亲;李东在寒冷的冬季勇救落水儿童;蔡月琴爱岗敬业,拾金不昧……村里这些好人好事的典型被树立起来。经过一系列引导宣传,大家开始自觉以家训为座右铭,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
此后,杨王村又先后成立了全区首家村级党委、全市首家村级纪委,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村庄、全国生态村,作为典型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年建成全市首个以家风家训为内容的主题展馆杨王家风家训馆。上海郊区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杨王村的一张名片。
钱袋鼓起,精神富足
倪俊介绍,上世纪90年代,杨王村曾是奉贤全县最穷的村子,年全村集体债务累计达万元。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杨王村在乡镇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开办经济园区,成功从“首负村”蜕变为“首富村”。至年底,杨王经济园区引进生产型企业余家、注册型企业超家,村年可支配收入达万元。
年,杨王村又在全国领先试点农民集中居住。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集中居住小区杨王苑建设,小区水、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管理模式参照城镇居民区模式,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域,全村75%的村民住上了联排别墅。
村民物质生活的殷实和精神生活的富有,极大地提升了幸福指数。“我们现在农龄股每股可以分到27元。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多了。”老邢开心地说,村民们现在都忙着搞文艺活动,他自己就是杨王村棋牌队队长,还参加了骑游队。由村民自发组织形成的10支文艺团队如今已经是区级各项大小活动的常客,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相当丰富。
为了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杨王村打造了“百姓大舞台”及周边网球场、茶室、农家会所等配套设施,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村民们能够“自娱自乐天天有、小型活动周周有、大型活动月月有”。“子辈孙辈每逢周末都会回家来住,就像度假一样,孙子喜欢踢足球,我们‘杨王苑’有足球场,买了快递,我们这里有快递柜,他们都说跟城里生活没什么两样。”邢忠明说。
持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邢忠明还有一个身份,是由奉贤区民政局、区文广局批准成立的杨王红贤锡剧艺术团的监事长,监督锡剧团的日常运作和相关事务。类似这样的群众自治组织,在杨王还有不少。
在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的影响下,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高涨。于是杨王村组建了不少群众自治组织,有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和党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群众团体,鼓励村民参与到村的社会治理中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发挥退休干部、退休老师、经济能手等村里乡贤的带头作用,作为村发展领头羊、带头人和桥梁纽带。村民们逐渐从“要我怎么做”的思维方式转变到了“我要怎么做”。
除此之外,杨王村还先后编写了村训、村歌、新农村建设三字经,杨王村建立起了村级管理清单制度、“六议一公开”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部门责任制度、部门考核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美丽约定)、党员和村民代表考核制度、全民教育制度等“十制度”,推行调查研究找导向;导向需求定制度;工作落实讲程序;信息动态即公开;工作考核有依据的“五步法”,用制度作为推进乡风文明的保障。
“说实话,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成效也是潜移默化的。”倪俊说,如今,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了杨王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未来,他希望杨王村可以向文化产业转型发展,以传统家训文化为基石,引入更多文创元素,“希望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可以在杨王碰撞出新的火花。”
文字:赵一苇
作者/来源:上观新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