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明精准防控很多事情你们不知道

导读:1月24日,上海市奉贤区新增1例确诊,防疫工作即刻启动。为了给市民营造安全的环境,基层防疫工作与疫情争分夺秒、不断赛跑,再次展现上海效率。此前在静安区的疫情防控中,将愚园路号列为中风险地区,被称为是“最小中风险地区”,充分展现了上海“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的成效。观察者网采访了在此次静安区疫情中参与过流调、信息衔接等工作的静安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杨晓明,了解上海的“精准防控”工作,一线感受了基层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辛苦与奉献。

观察者网:疫情防控以来,您主要做了哪些类型的工作?

杨晓明:我做了好多岗位的工作。前两天是做流调的,现在是在信息组协调报送的一些数据。静安区愚园路号的疫情开始初期我没做疫情相关的工作,在做自己手头的工作,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后面才调进来的。

在疫情这块的分工上,有做流调的,有做信息衔接、信息下推的,流调只是其中最开始的一个环节,后续还有很多,包括场所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等等。

之前的疫情做了很多流调工作,这只是最前期的工作。这次中心还给我安排了流调工作之后的岗位,目前在做的是获得流调信息之后,怎么下发到本区各社区及其他区,怎么管控。流调人员把最新的研判信息,比如说这个人是密接还是次密接,推到信息组,信息组根据研判的情况,开展各类防控措施。如果是居住在本区的密接或次密接的话,那么就一定有人联系好,派专车专人护送去隔离点,实施闭环管理。

观察者网:每次的疫情爆发都很突然,你们是如何做到快速响应的?

杨晓明:其实我们的防控体系一直在运转,只不过大家没有看到。尽管疫情爆发点在静安区,但其实一个人的行踪覆盖范围很大,而且相关密接的行踪也不一定在同区,比如说他居住在静安区,行踪可能是在普陀区、黄浦区等等。

那么如果他行进的场所在静安区,静安区的流调人员就必须去排查。排查后我们以居住地为管控措施的基点,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管控,即使病例是其他区的,但在静安区行迹很多,我们的管控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其他区的防控压力也不小。

一名疾控人员在上海发布上的留言自述,引发网友热议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再次看到,我们习以为常、岁月静好的背后,众多防疫人员奋战一线的默默付出。(图自网络)

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确诊病例产生了20个密接,这每一个密接都要做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调查和场所排查),再确定次密和高筛人群。针对每一例与确诊病例接触的情况、暴露的情况不一样,研判的结果也不一样,每一类都有不同的研判方式和管控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观察者网:信息沟通这块是怎么处理的?

杨晓明:有专门的信息组、专门的流通方式,来做及时的信息沟通。每个流程都有自己的沟通方式,全市都是很贯通的流程。对于跨省的流动人员。我们有专门的协查沟通机制,他们会发函来,我们也会发函过去,我们中心有专门做这方面工作的人。

观察者网:上海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的策略,实际来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您认为这种上海抗疫模式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在哪里?怎么样把影响降到最小但达到防控效果?

杨晓明:背后其实是大量的人员排查,包括公安协查。查到之后迅速进行地点锁定,然后进行类型研判,进行管控。因为这些所有相关人员迅速地用最有效的方式把它锁定管控起来了,所以即使后续发现也是在隔离点,未管控区域是相对安全的。

观察者网:您觉得快速有效的关键在哪里?

杨晓明:防控传染病的三个重要环节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这一轮奥密克戎传播速度要比其他的快一些,我们迅速锁定传染源,把与它接触的过程、传播点迅速排摸清楚,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把相关人员全部管控起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观察者网:疫情的突然爆发,首先压力就到了流调组人员这里。

杨晓明:流调组人员压力非常大,但后续每一环节工作人员压力都非常大。

大量的流调信息是通过支付记录、监控进行的,定位这个人其实蛮困难的,过程非常复杂、繁琐,要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有的时候要铺上好多人员去做这个事情。但是要快,必须要做到一刻不停地做这事。现在用大数据,有支付记录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先锁定他的支付时间,然后再回来看他在店里逗留的时间,这个样子就比较方便,但如果没有的话难度就会加大。

要看每个人的付款情况,平时生活习惯,以及对自己行程的记录程度,这些都与我们流调有很大关系。还有当地有没有监控、监控的设备好不好,以及点位合不合适等等。前期流调做得越细,排查就越快,如果点位不合适,只是看到了一个头顶,脸露不出来,就会增加排摸的难度。

杨晓明曾说:“疫情两年至今,这几乎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一旦有流调任务,就意味着十几个小时合不上眼。流调责任重,前期流调越细致,后期防线就更牢固”(图源:解放日报)

其实实验室检测也非常重要,各个隔离点的核酸检测数据定性都是他们来决定的,结果其实直接影响到整个疫情的危险程度,非常重要。这次疫情中我们管控了那么多人,风险性逐渐降下来了,在每天的核酸检测结果中是有体现的。这么多管控人员的核酸样本,每次都是批量做检测的,需要5-6个小时出结果。实验室检测的工作人员也是连轴转,24小时没有停歇,非常非常辛苦。

观察者网:听说您之前已经6天没回家了?

杨晓明:反正基本上是2天多回去睡一晚上,有的时候睡也睡不了几个小时就回来了。现在信息组这个岗位上传下达的任务很重,跟流调不是一个性质,但我觉得都很重要。

观察者网:接下来还需要坚持这种工作强度吗?

杨晓明:要看疫情的发展,如果全上海都没有疫情了,我们这里就轻松一些。其实各个区都在联动,中心城区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区,出现疫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以我们区的任务就比较重,不管我们是不是主战场都是这样。

观察者网:我们都知道上海是精细化管理,外松内紧,看起来大家生活都很正常。

杨晓明:其实我们内部都是很紧张的,很多事情你们不知道,我们都做掉了。全国有病例,只要是与上海相关的我们肯定要处理的。同样要封控以及走一系列程序。输入病例我们也要做流调,也要排查。只是多和少的问题,因为本地有疫情,现在肯定是多一些。

观察者网:您现在排班是怎么样的?

杨晓明:我的班是24小时一轮,休24小时干24小时。一般休不了24小时,很多时候,第二天下了班可能还有一些需要交接的工作,还有一些自己手头的本职工作。因为我除了疫情防控还有其他的工作也要做。

上海流调人员的工作(图自网络)

观察者网:春节期间您这边怎么安排?

杨晓明:如果有疫情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到岗,如果没有就待岗,肯定是不会离沪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