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奉贤新材料园为中国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

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调研园区:奉贤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调研时间:年9月17日

除了东方美谷、临港南桥,奉贤还有一家园区被授予特色园区牌照——奉贤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简称“奉贤新材料园”)。该产业园由上海化工区奉贤分区、新材料产业区、大学城产业园区组成,具有与生俱来的化工和多年积累的新材料基础优势。

9月17日,课题组驱车来到位于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的奉贤化工新材料园,了解该园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

化工区如何“长出”新产业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产业界普遍认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化工产业依然坚挺。

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奉贤新材料园的运营主体)总工程师迟丽萍告诉课题组,化工产品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利润很高,平均利润率肯定跑赢GDP增长。”年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2亿元,其中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亿元。年1-8月,特色园区内新材料产业实现税收2.78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年来,迫于环保压力,传统粗放式化工园区纷纷转型,开发区转型的方向是化工新材料产业。

今年3月,规划面积约7.94平方公里的奉贤新材料园正式挂牌成立,园区重点发展以“高、新、先”为特色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着力构筑完善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开发区的前身是上海化学工业区(简称“上海化工区”)奉贤分区。上海化工区的重点产业是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等,化工区内赛科、巴斯夫、科思创、赢创等化工巨头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异氰酸脂等产品为发展化工新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料支撑。

在上海化工区的原料优势上,开发区构筑PE\PP\PS\MDI\TDI\PC\PVC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同时带动区域电子化学品、水性材料、聚烯烃改性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开发区已经建设了“高端电子化学品、水性功能涂料、绿色特种粘合剂、高端医用材料”四条特色产业带。

奉贤新材料园挂牌后,开发区进一步将这四大产业明确为“1+3+X”的主导产业体系,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定位为战略优先产业;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高性能水性材料产业、高端胶黏剂产业是3个主导产业;此外,还包括X个前沿产业:高性能膜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端医疗及化工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

围绕这些产业,园区陆续引进了新项目。今年,园区引进了化学试剂、高分子复合材料、化学品电子商务平台、石墨聚苯乙烯、高端熔喷料及绿色环保可降解高分子改型专用料等方向的9家企业。

其中,从事电子化学品生产的上海时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航”)今年6月刚刚注册成立,主要业务是做与石墨烯导热膜相关化学品的生产。时航是园区第一家与石墨烯相关的电子化学品,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副总经理俞文华称,“时航的石墨烯产业落户将会给园区发展带来新方向。”

时航创始人蒋文革也表示,时航生产的产品比较符合“新”这个政策方向,也属于制约中国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目前科技领域所使用的芯片都是硅基芯片,但到3纳米以下,硅基材料芯片故障率会提升,碳基芯片将成为未来芯片领域发展的一大方向。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二维碳材料)是导电和导热性能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导热膜具有机械性能好、导热系数高、质量轻、材料薄等特点,5G基站需要更高热通量,石墨烯导热膜满足这一需求,这也意味着该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正因为看好这个市场,蒋文革专门成立了时航,并以复旦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技术支持平台,目前公司的石墨烯膜相关项目处于中试阶段。

电子化学品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基础性支撑材料,涉及集成电路、PCB板、显示等主要环节制造。目前产业园内有电子化学品企业八家,产值达30亿元。其中,与半导体相关的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已有一些基础,如芯片的清洗材料、刻蚀材料,还有高端试剂等。课题组了解到,光刻胶相关材料也是产业园引进的一个重点。迟丽萍介绍,园区做电子化学品,首先要为长三角引领中国芯片制造业提供材料支撑。光刻胶是中国的难题,最难造在于刻蚀材料和光刻材料,但是未来一定可以突破。

在3个主导产业中,高水性材料是产业园发展较早的一个方向。围绕水性材料、聚烯烃改性材料方向,产业园集聚了大韩道恩、康达、森佩理特、森佩福莱、万溯化学、晨光科慕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

年,迟丽萍牵头引进了大韩道恩高分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韩道恩”),公司由大韩油化(韩)和山东道恩集团合资成立,主要进行改性塑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大韩道恩缘何来到这个园区?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上海化工区的原料优势是吸引企业的主要因素。迟丽萍称,大韩道恩一些上游企业就在上海化工区。到这里来,对大韩道恩来说是靠近原材料产地。

大韩道恩一期项目拿地75亩,投资万美金,主要生产改进聚丙烯、聚乙烯、生物塑料等。聚丙烯是口罩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疫情影响下,口罩热销,也让大韩道恩成为业内明星企业。大韩道恩产品开发部负责人谢举业告诉课题组,公司具有20多年熔喷原材料(聚丙烯、聚乙烯)制作经验,还参与制定了熔喷布的相关国家标准。

今年年底即将投产的二期项目中,高端熔喷系列产品仍然是重要一部分,预计将达产1万吨。据了解,熔喷材料也是制作婴儿尿不湿等产品的原料,国内产品很多达不到标准,产品原料依赖于进口。

谢举业称,今年大韩道恩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提升了熔喷层原材料制作技术,二期项目要开发高端的熔喷产品。二期项目预计产量达3万吨,其中大头是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随着今年年初《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出台,部分地区和部分领域,禁止、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可降解材料的市场前景广阔。

新材料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在亩产论英雄的大背景下,税收仍然是园区考核的重点,如何平衡投入产出比?俞文华直言:“园区对落户的企业会进行税收考核,纯研发企业产生收益较慢。我们以生产制造为主,会把一些研发和孵化期企业推荐到上海化工区,等到成果转化阶段再来我们这边生产。”

除了承接研发成果转化,开发区的另一个策略是商贸型企业和实业型项目双轮驱动。一方面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导入优质的相关产业项目,另一方面进行注册招商,引入商贸型企业。

“十三五”时期末,开发区实现实业型税收16亿元左右,注册商贸型企业实现税收25亿元左右,这也为新材料产业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基础支撑。在今年新引进的9个项目中,上海密尔克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学品电子商务平台,预计产值万元,远高于时航(万元)和大韩道恩二期预计产值(万元)。

今年实体经济下滑形势下,贸易型企业虽能够缓解开发区税收压力,但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让俞文华非常担忧。俞文华表示,“贸易型企业流动性很强,园区重点还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很困难,如果出台的相关政策不能真正帮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就很小了,希望国家能够有力度更大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化工”带来的矛与盾

奉贤新材料园与其他园区发展新材料产业有何不同?俞文华告诉课题组,奉贤新材料园是唯一的“化工”新材料园区。在新材料产业中,加入化工型产业,能够与其他开发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目前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新材料产业基础,聚集了一批上市企业。

“化工”确实为开发区吸引新型企业入驻增加吸引力。蒋文革的其他新材料项目都在宝山区,之所以将石墨烯导热膜这个项目放在新材料园区,正是考虑到园区的“化工”产业优势。

此外,开发区成熟的化工企业评估流程和标准,以及与政策紧密对接等优势,也让企业省心不少。

尽管如此,企业入驻也并非一帆风顺。

化工园区建设工厂需要公示,当地百姓如提出意见或其他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处理,这是化工企业入驻前必须通过的流程。

年,园区欲引进确信乐思,在项目立项过程中,由于被投诉有重金属污染,项目落户并不顺利。后经过多重审核、多部门检验检测、多番协调后,企业才最终得以落户。大韩道恩的二期项目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由于环评公示遭到居民反对,项目落户推迟,目前多方正在协调中。

迟丽萍解释,上海的区域环评标准非常高,第三方机构为企业做区域环评时,是以“事故状态”来测量的,这样的高标准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挑战,但考虑到环境安全,这些标准无论是园区还是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

迟丽萍举了个例子,德国莱茵河左岸化工重镇路德维希港,曾经也发生过严重环保事故,后通过完善与严格企业入园审批程序、加强行业监督等举措,路德维希港的化工安全风险降到极低。如今,在路德维希港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化工工厂(世界最大化工厂巴斯德总部遍布整个小镇),也有商业配套、市政建设、公共场馆,16万人生产生活都在此进行,几乎看不到化工的阴影。这应该是上海化工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目前,开发区也在生态环保上不断做文章,开展了水天一色“60、70、”专项行动,从年到年上半年,共淘汰“三高一低”(污染严重及低效工业项目)企业71家,腾出土地亩,为发展新材料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星火开发区)腾出更多空间。

此外,开发区已经开始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并计划3-5年内,完成整体绿化再布局,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同时开发区也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方式,改进提升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和环境设备,利用好开发区内及周边海、河、林、地资源,提升污染防控整治工作,让开发区更具发展韧性。

面向未来

园区的配套是困扰企业的一个大问题。调研中,园区内企业反映,目前园内的高标准物业配套仍有不足。随着产业链延伸、企业扩能,入驻企业需要完善化工装备、试剂供应、仓储物流、污水处理、热电联供等配套。

对此,迟丽萍表示,目前开发区已经在考虑建设一些公共检测平台,企业的一些材料检测可以在公共平台进行,避免企业重复投资。

针对交通出行需求,开发区方面称,将向市、区政府提交规划。如,完善与上海化工区共建共享投入机制,在开发区周边就近建设快速交通设施,开通机场线、短驳车等公交线路,研究增设铁路站点、地铁支线可能性,提升至中心城区及周边的综合交通能力。

此外,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开发区正在申报在杭州湾沿海区域开发国际社区,并进一步与周边村镇产城融合,推动区际创新、产业、城市、交通功能整合,启动商业、餐饮、文化、休闲、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规划和建设,提高奉贤南部生活配套占比,提升城市功能。

开发区靠近海湾大学城,其中,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设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设有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这些高校也为园区发展化工新材料提供丰富的专业人力资源。

迟丽萍表示,“加大对化工企业的整改、管理和监督,完善生产生活各项配套,化工园区可以做得很好。”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新材料特色产业规划,加强产业集聚,预计“十四五”期间,至少增加化工新材料产出亿元。

奉贤化工奉贤新材料园:亟需优化交通网络,加强生活配套,促进产城融合

一、园区基本特征

奉贤化工奉贤新材料园规划面积约7.94平方公里,由上海化工区奉贤分区、新材料产业区、大学城产业园区组成。园区重点发展以高、新、先为特色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着力构筑完善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并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特色发展。

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基于上海化工区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延伸,立足于构筑完善的PE、PP、PS、MDI、TDI、PC、PVC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同时辐射、带动区域电子化学品、水性材料、聚烯烃改性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

自建区以来,着重产业链招商,与上海化工区优势互补、强链补链,经过近今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高端电子化学品、水性功能涂料、绿色特种粘合剂、高端医用材料”四条特色产业带,努力打造杭州湾北岸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发展优势

一是品牌企业构成的产业生态优势。园区主要企业有确信乐思、藤仓化成、佩特涂料、大日精化等为代表的功能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及高性能涂料等精细化学品企业,以大韩道恩、森佩理特、森佩福莱、万溯化学、晨光科慕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清松制药、凯惠医药研发以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以空气化工、华谊装备为代表的化工装备生产企业;以鑫广再生资源、益茂为代表的环保企业,中远、中外运危化品仓储物流为代表的化工服务企业;以赛默飞、阿拉丁为代表的国际著名生产研发服务型电子商务企业;申能电力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配套企业。

二是政策优势。园区为化工新材料产业量身定制专项及通用政策,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扶持。并对税收贡献较大的企业,采取一事一议原则,协商税收扶持基金。

三是引领长三角新材料产业的区位优势。园区位于长三角1.5小时城市半径圈的几何中心。杭州湾开发区与市化工区一路之隔,园区距离大虹桥商务区40公里,距离徐家汇商务区40公里,距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50公里,距离洋山深水港50公里,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

四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优势。园区比邻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化工产业基础雄厚,英国石油化工、德国拜耳、巴斯夫、赢创德固赛,美国亨斯迈,日本菱优化工、三井化学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集团等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均落户其中。华谊集团技术研发力量雄厚,建有“工业催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过程开发与装备、分析检测”等5个技术研究平台,此外,上海煤基多联产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计算化学与化工工程技术中心、上海高分子材料工程化技术研究平台等也落户华谊集团技术研究院。华谊集团在上海化工区已经形成了以资源循环利用、先进材料、物流服务为特色的产业基础,与区内多家公司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关系。这为整个上海化工区对标路德维希港提供了产业基础。此外,园区还集聚了确信乐思、大韩道恩等一批知名企业,为产业链完善提供了必要支撑。同时,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提供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为园区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产学研配套。

三、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高能级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园区企业仍面临科研资源共享难和专业性人才供给难的瓶颈。如何通过资源重组,搭建更高能级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产业整体竞争力成为重要课题。

二是人才公寓短缺与生活配套不足。园区人才公寓较为短缺,且周边生活区的商业配套,学校、医院配套不足的现象短期内仍然难以解决,员工的“候鸟式”生活工作状态明显。

三是交通通勤瓶颈亟待突破。受到区位本身的地理条件以及现有资源约束,园区内部的工作人员上下班的交通不便,园区对外交通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

四、对策建议

一是优化交通网络、方便企业员工出行。按照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向郊区转移的相关政策,完善与化工区共建共享投入机制,支持在开发区周边就近建设快速交通设施,搭建绿色出行共享交通平台,加强至上海中心城区及周边的综合交通能力,开通机场线、短驳车等公交线路,研究在开发区附近增设铁路站点、地铁支线可能性。提升开发区主干道路对外联通能力和园区内部道路网密度及贯通性。

二是加强生活配套,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奉贤区在杭州湾沿海区域择优开发国际社区,除抓紧建设优质住宅小区外,抓紧启动商业、餐饮、文化、休闲、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规划和建设,提高奉贤南部生活配套占比,提升城市功能,吸引高素质精英人才住在奉贤、留在园区。加强园区与周边村镇产城融合,推动区际创新、产业、城市、交通功能整合,推动区域间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区域间生产和生活配套按需对接。

三是深化改善环境质量、践行绿色发展。以区域环境整治、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对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和环境设备改进提升,利用好开发区内及周边海、河、林、地资源,搭建连接本市核心生态资源的生态走廊,提升污染防控整治能力,提高开发区生态韧性和景观。

[本文执笔人:王琳杰、姜乾之。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