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顾市容与民生奉贤马路菜场搬进新家

兼顾市容环境与民生保障,奉贤三个街镇设立首批疏导点“马路菜场”搬进规整有序“新家”79岁的奉贤南桥沈陆村村民叶金凤,以前总和一些老伙伴在马路上占道摆摊卖菜。如今,南桥镇有了第一批农民自产自销疏导点,沈陆村中心路东侧的断头路上,个摊位由东向西依次排开,供镇域内农民合规销售自家产的蔬果。叶金凤包下了属于自己的摊位,拥有了一张崭新的“准入证”。8月,上海将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旨在兼顾市容环境与民生保障之间的平衡。此前,奉贤区已先行试点自产自销管控点,在南桥、庄行、柘林三个街镇设立首批疏导点,将“马路菜场”搬进规整有序的“新家”,兼顾民生需求的同时又尽可能降低占道经营对交通市容的影响。如今,距奉贤首批疏导点投入使用已逾两个月,设摊农民与顾客的反响如何?卖得放心,买得开心清晨六点,沈陆村里的农民自产自销疏导点生意火热,熙熙攘攘的顾客徘徊在小路两侧的摊位边,驻足挑选尚带着露珠沾着泥的新鲜蔬菜。这条原先的断头路,热闹得像村里的小型农贸市场。疏导点里的蔬菜具有很强时令性。比如,前阵子的摊头,丝瓜、茄子、玉米、甜瓜是主角;近日,黄桃、蜜梨、葡萄、毛豆次第上市。疏导点内的蔬菜价格颇具优势。庄行镇步韵路农民自产自销疏导点管理员戴时龙告诉记者,同一种蔬菜,农民的开价要比对面菜场便宜近三成。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疏导点内相对更低的摊位管理费。叶金凤卖了几十年蔬菜,最初在菜场里设摊,亲眼见证了菜场内的摊位费逐年递增,最终承受不住压力而冒着风险摆“马路菜场”。如今,疏导点内的摊位管理费不到原先菜场内的三成,摊位环境却更加独立整洁,离家也更近,客流量虽比不上菜场,但对于自家自产自销的蔬菜已足够营收。成本下降后,售价便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更关键的是,摆摊变得正规,再也不用担心被驱逐。两重优势叠加,也吸引了更多不住在该村镇的顾客“闻鲜赶来”。早晨五点半,31岁的宝妈邢佳从金海街道驱车半小时赶到沈陆村,只为了去那里买农家自产的“土鸡蛋”,还有一些绿叶菜,“这里的菜很新鲜”。而家住奉浦街道的黄菊芳,以每斤1.5元的价格买下了老农自己种的西瓜,“便宜”是她会继续到疏导点当“回头客”的原因。因疏导点受益更多的还有附近的住户。来自四川的李珍英租住在沈陆村,在疏导点建成以前,每次买菜她都要骑电动车抵达20分钟车程以外的镇上菜场。现在,只需从家门口步行两分钟就能到疏导点采买基础的果蔬,便利不少。村民杨万年家住南桥镇与新寺地区交界处,此前在新寺的菜场设摊,如今他每天骑车半小时也要赶去沈陆村,原因就是“人多,生意好”。在步韵路疏导点摆摊的张火芳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蔬菜卖得比对面菜场价低、更新鲜,不少居民买完肉类后会特地拐来买菜。她每天早上5点出摊,通常不到7点就能卖完回家。因地制宜,多重管理疏导点的建设有何讲究?首先是选址。“这是最关键的,也间接决定了疏导点能否真正实现疏导作用。”吴强告诉记者,在前期阶段,结合执法队员日常走访、市民投诉等汇总信息,奉贤区城管局制作了设摊热力图,颜色越深的区域,私设摊位的问题也就越严重。进而以此为圆心,在其辐射半径的区域内,综合考虑交通压力、市容环境、噪音扰民等因素,寻找合适的点位设置农民自产自销疏导点。比如,疏导点不能设置在桥梁、地下通道、学校、医院等区域近米范围内,同时不能擅自占用绿地、城市道路,遮挡路灯路牌影响通行安全。此外,根据点位大小规模,还对参与村居的辐射范围作出限定,实行分时分段经营,有效避免聚集拥堵和管理混乱。其次,疏导点的硬件设施提升了,进而保障了农民摆摊卖菜的安全及便利性。比如在沈陆村疏导点,每位菜农拥有独立摊位,顶上还有檐篷;步韵路疏导点则搬进了室内,从外观上看更整洁,也兼顾遮风避雨的功能。72岁的菜农李霞洁称,再也不用担心过路车辆压烂自己的蔬菜了。奉贤在首批农民自产自销疏导点的实施方案中,明确疏导点内的经营主体为该镇持有村委发放的“准入证”的村民,其经营范围为农户自产自销的蔬菜瓜果。在管理规范上,奉贤相关部门除了要求摊主们自行做好摊前“三包”,还委派了第三方机构负责保安保洁,保证疏导点整洁有序。摊位费的营收,将用以维系疏导点管理方的日常运营。此外,在疏导点周边,城管部门安排了执法人员进行巡查,确保零星摆摊不再出现。接下来,奉贤将在首批疏导点建成的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疏导点建设深入到辖区内更广阔的腹地,基本确保每个街镇都至少有一个农民自产自销疏导点。(见习记者沈思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