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V聊楼市#3月28日,上海土地交易市场发布通知,宣布因疫情防控需要,现中止上海市年首轮集中供地出让活动,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整体安排及时重启交易活动。根据此前公告,年上海首批集中供地出让涉及临港、金山区、徐汇区、闵行区、青浦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浦东新区、杨浦区、普陀区、奉贤区12个地区共计36幅住宅用地使用权,以及涉及青浦区、宝山区、松江区、浦东新区4个地区共计4幅“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使用权。总出让面积.51万平方米,起始总价约.7亿元。原因众所周知不再赘述,但是“集中供地延期”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倒是值得推敲。
首先,土拍是楼市的供应链,“面粉延期上市了,面包势必也要展期”。如果按照面粉导致面包展期的比喻,从看多楼市的角度来展望,可以将其升格为未来供应量趋紧→房价还要上涨,但事实上今天这种杞人忧天的鼓吹作用相当有限,除非这种延期延长到一个较长的周期!其实只要社会秩序恢复,再后续的土拍推售期再行补充和添加也未尝不可,说到底是市场供求在自动调节,所以不要大惊小怪。其次,上海土拍看其他城市脸色的关联作用也非常有限。
截至目前,福州、青岛、合肥等地已经完成了年第一轮土拍。从土拍结果看,土地市场分化较为严重,整体表现冷热不均:3月16日,福州举行了年首轮集中供地拍卖。18幅地块参与拍卖,最终12宗地块成功出让,其中8幅地块底价成交,2幅地块到达最高限价,成交地块整体溢价率为4.2%。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大背景之下,房企现金流依然紧张,房企拿地积极性并未被充分调动,民营房企仍处于偿债高峰;另一方面,以天津为代表的非热点地区年首轮集中供地规模明显缩减。其三,土拍延期无心插柳柳成荫,可以根据上海第二批次集中供应的脸色来动态调整。
就在土拍延期公告的前几天,关于上海年度第二批次新房上市的消息风传,具体到了具体的区域和项目分布图,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批房源的动销势必受到或看房或成交导致周期延长甚至销售趋淡的影响,所以——到了小阳春的季节,小阳春上市和动销就变得微妙,甚至对全年上海楼市的风向有所影响。那么,土拍延期正好可以“看看二批次的市场脸色”,市场端口会做出或热情或冷淡的积极性表态。综上,上海年度首批土拍延期非来自市场原因,但势必会影响市场,当然其也在延期的窗口期可以看到市场的真实态度,延就延了吧,止就止了吧!